首頁 伐清

第十九節 軍功

第二天明軍並未立刻出發,鬧騰了大半夜不少士兵都是天開始發亮才有機會睡覺,而且緊張情緒一鬆懈下來,有不少士兵都感到極為疲勞,明軍因此在譚弘的大營又多休息了一天。

糧食不可能都帶走,所以明軍就下令士兵們敞開肚皮吃。往常他們一天隻吃兩頓飯,在重慶城下的時候也是如此,習慣每天三頓飯的鄧名頗不適應。但這天則是不停地開飯,鄧名也得以見識了軍漢們到底都有多能吃,不管粗糧、細糧,窩頭還是米飯,整筐整筐的食物一轉眼就被軍漢們幹光。不少士兵吃得撐得慌就去舉石樁、耍大刀,等緩過來這口氣後就回來接著吃。

看到邊上數百俘虜淒慘的樣子,鄧名又忍不住心軟,說服明軍軍官同意給他們吃晚飯。無論如何,如果想要一個合格的士兵,那每天就需要給這個人補充三千大卡的熱量,否則就頂多得到一個夫子,而如果不給人吃飯,那就連一個合格的夫子也得不到。

本來明軍軍官計劃等軍隊開拔後再給這些人半饑半飽的吃上一頓,但鄧名堅持說必須要事先吃,而且給人吃飽才能充分發揮這些俘虜的搬運能力,既然鄧名信誓旦旦地說這是他從書上看來的,其他軍官也隻好接受這個理由。

第三天一早,兩千五百明軍(和譚弘的交戰明軍損失極小,負傷一般也都是輕傷)分隊出發,向下遊方向前進,譚弘大營裏的輜重和行動不便的傷病員一起被裝上船或是臨時打造的一些木排隨軍前進。那些塞不下的東西以及鎧甲就由俘虜來背負,士兵們隻需要攜帶自己的武器,見行軍時大家都顯得輕鬆愉快,鄧名趁機又宣揚了一下優待俘虜政策——就是每天至少給吃一頓飯。

不過前路比鄧名想像的更難走,很快沿岸的道路就消失不見,河岸也變成陡峭的懸崖,士兵們隻能保持很窄的縱隊,沿著山間小道蜿蜒前進。這些道路多是附近居民走出來的,非常崎嶇而且時斷時續。明軍的前鋒士兵披荊斬棘,把隱隱約約存在的道路擴充,或是從本沒有路的山間尋找、開發出一條可供大軍同行的道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