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顧忌的明軍在萬縣的上遊打造了大量的木排,然後開始橫渡長江。
隻有對萬縣附近水文地理完全不熟悉的鄧名感到有些擔憂,其他明軍軍官都是信心十足,認定附近沒有足以威脅到本軍的敵兵。而他們的判斷也沒有錯,明軍順利渡過長江,沒有受到任何的幹擾。
等到一千五百多名士兵成功渡江後,他們就不再等待後續部隊,而是按照事先計劃向萬縣徑直開去。在計劃裏,剩下的明軍負責監視俘虜、保護物資的工作,不需要立刻向萬縣開拔,除非前線有必要的話才會要求後方增兵,所以先頭部隊沒有必要繼續等待還在長江南岸的人。
此時留守部隊中的鄧名仍然站在南岸,看著渡江的隊伍心中很是感慨,從譚弘手裏繳獲的不僅僅有武器、盔甲,還有大量的旗幟,現在從對岸的明軍身上完全看不出一絲敗軍的氣息,軍中旌旗飛舞,士兵衣甲鮮明,而且還很有一股勝軍的氣勢。這支雄赳赳的軍隊,就在鄧名和剩餘人的注視中,浩浩蕩蕩地開走了。
長江南岸的軍隊又花了好幾個時辰才盡數渡過,當鄧名踏上北岸的時候,第一批報信使者已經飛速趕回來向留守的同伴匯報軍情。
正如之前不少軍官所料,萬縣現在毫無自衛的能力。文安之的數萬大軍通過此地,他們返回奉節時,不但把萬縣的城門都拆了,還毀壞了一段城牆。很顯然,明軍白白走了一趟,滿腹的憤怒無處發泄,把力氣都用在萬縣這裏,若不是明軍糧草告罄耽誤不了太久,估計萬縣的城牆還要再難看些。
聽到這個消息後鄧名先是鬆了口氣,這就意味著明軍不必進行慘烈的攻城戰。從使者興奮的口氣和表情上看,顯然明軍不會放過到手的大好機會,一定會發起對萬縣的進攻。鄧名看到運過江後堆在岸邊的被服和糧食,就建議留守的軍官組織人手把這些東西收拾起來,建立個簡易的營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