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摧毀了一個據點,鄧名就繼續沿著大道南下。路上新的清軍哨所不會知道他們的前站發生了什麽事情,就算有清兵打算向後方報信,他們也不可能比帶走了全部馬匹的鄧名一行更快;當這些報信的清兵來到他們的下一站時,看到的也會是餘焰未滅的廢墟。
目前鄧名最大的優勢就是敵人不清楚有這麽一支明軍侵入了東川府,不知道東川守將已經兵敗身死,他的印信也盡數落入明軍之手。但這個情況是有時效的。
鄧名一行在擊潰八百多清軍後,不惜損耗馬匹急行軍趕到東川地界,試探了一下他們看到的第一個清軍據點。確認敵人還不知道發生在建昌附近的那場戰鬥,就通過那個據點發了一批擾亂視聽的命令,同時也是為了掩護自己的後續行動。
但明軍並沒有把這第一個據點摧毀,因為裏麵有近百清軍士兵,作為目前東川府內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儲備倉庫,那裏的防備遠比後方這些隻有十幾個守衛的哨所要嚴密,鄧名沒有把握輕易將其拿下。遲早會有建昌一戰的清軍潰兵逃到那裏,讓守軍了解實情,意識到鄧名一行的真實身份,所以鄧名就決心摧毀其後沿途上的所有清軍哨所,不讓清軍的傳令兵能夠得到補給和換乘的馬匹。在這個沒有無線電和電話的時代,鄧名認為隻要自己跑得足夠快就不必擔心身份過早地暴露。
……
“啊——”
一個全身著火的清軍士兵,大叫著從熊熊燃燒的了望塔上躍下,重重地摔到地麵上後還沒有咽氣,仍在地上掙紮。不過圍著了望塔的明軍並沒有人去注意那一團在地上緩慢爬動的火焰,仍全神貫注地盯著塔上,觀察著是否還有幸存的敵人。
這個哨所的首領在明軍抵達後被迅速除掉,但和前麵的哨所不同,有個凶悍的清兵挺身而出,領導還在了望塔上的幾個衛兵繼續抵抗,對明軍勸降充耳不聞。為了安全起見,明軍隻好開始圍攻這個哨塔。最開始明軍試探著發起了一次直接攻擊,對方的戰鬥素質無法和明軍這些百裏挑一的幹將相比,而且對方困守在一個簡陋的塔台上,沒有援軍也沒有軍官,明軍以為對方會一下子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