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伐清

第四十六節 掃蕩

綠營千總陳江漢站在烽火台上,向西北方向眺望。他的老長官跟著吳三桂大帥一路從陝西、四川殺到雲南,然後又被派到東川來鎮守。雖然手下兵力不多,但陳江漢看到老長官很興奮,因為這是獨當一麵的工作,隻要做得好就能獨享功勞。要是長官能夠更上一層樓,陳江漢當然也會跟著水漲船高。

作為鎮守東川部隊的軍官,陳江漢是少數知道東川建設真實目的的人。雖然下麵的小兵和輔兵不應該知道太多,但這些監督修築烽火台和倉庫的監工軍官需要知道,他們必須明白修建這些設施的目的,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務。他們來到東川的唯一目的就是為進攻建昌做準備。長官也給他們透露過一些情況,吳三桂的期望就是用半年到八個月的時間沿著大道修建起一批倉庫,位於中間地帶的倉庫中,要能供應三千到五千軍隊和一千匹馬從東川向建昌往返行軍所需的糧草,而在最靠近建昌的位置,則要儲備同樣規模的人馬戰鬥一個月所需的輜重。

這並不是件輕鬆的任務,工作量很大而且要求得很急。東川的清軍一邊向前修築,一邊向前運輸,剛開始進度稍慢時,還不斷受到昆明的催促。為了預先儲備五千軍隊一個月作戰所需的輜重,昆明至少要養活施工隊一萬多人一年之久,而且運輸耗損也不在人員消耗之下,給作戰軍隊儲備下的每一石物資,付出的成本都在五石以上,

四周的軍事形勢漸漸變得越來越好,東川府的工作也進展順利。雖然沒有人煙,無法從當地籌措人力、物力,但同樣也不需要防備土匪或是明軍零星小隊的騷擾,每天隻要認真督促輔兵修築就可以了。和平的日子過久了,讓人有一種戰爭似乎已經結束了的感覺。

雖然倉庫的規模還遠遠沒有達到要求,但最基本的運輸、儲備體係已經完成,這些設施完成後,物資就不再暴露在外,損耗隨之大大降低。而且各個施工隊也有了可以補給的倉庫,不用再像以前一樣完全依賴後方前送。萬事開頭難,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圍繞著已經建成的據點繼續擴建,相對一開始的風餐露宿要舒服得多也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