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作為統帥,當然了解幾萬駐紮在城北的舊清軍看不起新投降的前西營部隊,但是他們之間的仇恨還沒有深重到這個程度,還不至於有任何將領會趁著昆明城中的騷亂去偷襲西營降軍。就算真有這種不怕吳三桂軍法的瘋子,也不會所有的將領都昏了頭,帶領五萬大軍齊出。最重要的是,吳三桂知道除了自己沒人能調動軍隊。
但不由得吳三桂不信,仔細詢問了一圈城樓上的守衛,證實還真是城北的清軍首先出兵。早先吳三桂酒醒以後曾經派親衛出城傳令,雖然親衛被攔住沒能出城,但有幾個人也是這場衝突的目擊者,他們向吳三桂證實了守衛所言非虛,確實是清軍一窩蜂地率先向前西軍發起了攻擊——對這些昆明城樓上的守衛和親衛來說,西營降軍兵馬出營並不是多麽了不起的事。首先這些兵馬不是向著昆明而來,似乎不是一種具有威脅性的行為;其次,無論是西營兵馬調動還是他們營中點燃燈火也算不上太奇怪,畢竟昆明城中火起,這種情況下城外的部隊進入戒備狀態等待命令是很正常的,城北的清軍早先也是這麽做的。
吳三桂很想派人去問問城外的舊清軍,怎麽敢沒有自己的命令就擅自行動?善待這批降軍對吳三桂來說不僅有軍事意義,也有政治意義。在湖廣戰場投降的大多都是孫可望的嫡係,吳三桂進入貴州後,一些並非孫可望的嫡係部隊也在前者的帶動下一起向清軍投降,不僅僅因為南明局勢危急,也因為清軍對待這些降軍還算不錯。
現在昆明已定,永曆天子棄國,李定國被逼進荒山野嶺無力反擊,大批明軍因為徹底喪失信心而向吳三桂投降,他知道隻要善待這些降軍,給剩下的明軍做一個榜樣,那麽投降的明兵明將就會接踵而至。沒有了這些明軍對清軍的牽製,李定國就更加無法抵抗清軍主力的重點進攻,吳三桂也就能騰出更多的機動兵力把李定國趕得更遠,讓其餘的殘存明軍變得更加絕望。這好比是在滾一個雪球,這個過程已經開始了,隻要吳三桂不犯錯,那李定國就無法阻止這個雪球的滾動,任憑他有天大的能耐,最後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被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