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陽總兵戰死後,很快鍾祥府的衙門也被明軍攻破,知府、知縣被殺。逃去城東的武昌兵走投無路,大部分也向明軍投降。
整場戰鬥中隻有為數不多人得以逃到城牆外麵,因為袁宗第在城南部署的防線十分嚴密,所以成功逃離明軍包圍圈的清兵寥寥無幾。據說隻有兩個清兵跑得奇快無比,正好他倆在明軍沒布置馬匹的地段突圍,明軍步兵拚命追趕,也沒能把這兩個飛毛腿抓住。
劉體純攻破府衙後與大家勝利會師。因為他對鍾祥清軍情況的判斷嚴重失誤,造成了長達一個時辰的豁口危機。得知了豁口處經曆的險情後,劉體純氣得想去踢漢陽總兵一腳,他大聲罵道:“這廝手裏差不多有六千甲士了,有這麽多人還堵什麽城門?怎麽不出城外紮營啊。”
鄧名安慰他道:“這樣也好,若是韃子駐紮在城外,不把他們打回去我們也不敢炸城牆。打垮他們恐怕得花十天半月吧?他們不堵城門,也不會兩個多時辰就被我們一鍋端了。”
從攻破鄖陽開始,劉體純等人的軍力就急劇膨脹,沿途幾仗繳獲頗豐,到達鍾祥城前的時候,夔東四將手中的甲兵已經從出戰時的六千人增長到八千多人。鍾祥一戰後,明軍的甲兵已經高達近一萬四千。
獲得物資總量最多的當然是郝搖旗,畢竟這次他出兵最多;不過若論實力增長的比例,則無人能和袁宗第相比,本來戰前大家都說好要多分一點給袁宗第,現在他分到了兩千副盔甲和武器。從大昌帶出來的輔兵差不多全變成了披甲兵,而現在搬運物資的輔兵主力已經是分到的俘虜和臨時招募的百姓了。
在鍾祥繳獲了大批武昌軍的裝備,這批盔甲、武器的質量比以前的還要好。和以往一樣,鄧名並沒有參與分裝備和俘虜。
因為鄧名答應了不殺俘虜,所以劉體純等人也不打算讓鄧名為難,他們把親兵營剩下的幾百名士兵分成四份,每人領走一份,帶回各自的軍中監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