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名放走俘虜的第二天,劉體純就回到了鍾祥。聽聞此事後他來找鄧名,見麵後並沒有提俘虜的事,而是試圖勸阻鄧名繼續進攻武昌。
“武昌,是湖廣乃至天下的中樞,雖然武昌城裏現在空虛,但是聽聞武昌有險情,江陵、夷陵的清虜肯定會奔馳救援,他們順江而下,轉眼就到。”劉體純不反對鄧名帶著兵力去長江邊上耀武揚威一番,但卻反對認真地進攻武昌:“要想打下武昌,必須先打漢陽。等我們拿下漢陽,渡過長江,再炸塌武昌的城牆,那時上遊的虜師早已得到警報,肯定已經趕來了。我軍的水師恐怕不占優勢,萬一被堵在長江裏沒能返回漢水,大軍十分危險;就算水師能夠撤退回漢水,我們留在南岸的官兵也會陷入險境。”
當然夷陵、江陵一帶的堡壘非常重要,但是再重要也無法和武昌相比。鍾祥一戰殲滅了大批武昌的精兵,雖然鄧名把俘虜們放回去,但這些鬥誌全無的士兵在短時間內也不可能恢複戰鬥力。據劉體純判斷,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看到明軍出現在長江上,湖廣總督很可能不顧一切地從上遊抽調部隊;如果明軍猛攻漢陽,胡全才很可能讓江陵等地的清軍全師而下,與武昌清軍東西夾擊明軍。對於清廷來說,即便夷陵等地丟失,隻要武昌還在就還有江防,若是武昌沒有了,那整個湖廣的長江體係就瓦解了。
“若是夷陵、江陵等地的虜師和武昌、黃州等地的韃子會師,再加上湖南的兵力,胡全才就能湊出六、七萬大軍,兩、三萬的披甲兵,水師的實力也很雄厚。我們雖然也有一萬四千的甲兵,但大部分都是新兵,隊伍沒有訓練好,勝算恐怕不大。”劉體純掰著手指頭,一條一條地分析兩軍的優劣:“興山的李將軍(李來亨)路途遙遠,無法及時支援我們;我們的水陸都不占優勢,又頓兵武昌堅城之下,所以還是不要打這一仗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