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大爺三十二歲結婚,四十多歲時,才盼來了一個孩子。
他給兒子取名薛惜,取晚年得子,萬分疼惜之意。卻不料,正是這個姍姍來遲的兒子,讓他嚐盡了人間的傷痛。薛惜出生的時候,因為經濟條件太差,薛大爺的老伴烙下了一身的月子病,然後經過長期的操勞,在薛惜三歲時,便抱病而逝。痛失愛妻的薛大爺並沒有因為老伴的離去而被打倒,他想至少我還有薛惜,至少還有我兒子陪著我,而且,剛剛三歲的薛惜,已經處處表現出他的聰明伶俐來,格外討人喜歡。在這樣的精神支持下,薛大爺又當爹又當媽,像一座永不停休的機器那樣拚命的勞作著,終於把薛惜慢慢撫養大了。
長大的薛惜聰明懂事,也知道父親的不易,所以盡管在學校裏成績優異,但還是讀完初中後便毅然輟學回家,幫薛大爺種地賺錢養家。薛大爺看著日益長高長大,變得越來越成熟的薛惜,心裏總算舒了一口氣,覺得自己的苦沒有白受,自己因為長時間超負荷勞動而迅速變得佝僂幹瘦的身體,皺紋橫生的老臉,因為營養不良而迅速脫發導致微禿的頭頂……這些,都已經不重要了,都值了!
後來,薛大爺覺得薛惜年紀輕輕,總窩在家裏地裏不好,時間一長,幾乎變成了一無所知的傻子了。他也看得出,每當薛惜看著同齡的孩子們一到過年過節,提著大包小包穿的光鮮時尚的從大城市裏回來,用帶著家鄉味的城市話神采飛揚的講述著大城市裏的燈紅酒綠光怪陸離的時候,薛惜總是充滿了羨慕,充滿了無盡的向往。那樓房像森林般的大都市了,來來往往的都是穿的工工整整漂漂亮亮幹幹淨淨的人,每個人都文雅有禮,舉手投足間就像學校裏的老師那樣風度翩翩,那裏汽車像蟲子一樣川流不息,那裏的地麵一塵不染,即使躺在地上打幾個滾兒,也不會弄髒衣服,不像家裏,隨手一摸到處都是塵土飛揚……薛惜神往著,想象著,經常會走神以至於忘了手上的活計,這些,薛大爺當然看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