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王趙榛想取巧,但是依照馬政和趙邦傑的看法,這種仗沒有投機取巧的可能,隻有強攻。留給義軍的時間不多了,平定城和壽陽城的金軍在得到信王義軍現在正在攻打浮山的消息後,金軍很快就會增援而來。
一旦壽陽方麵的金兵主力增援而來的話,義軍的攻擊都將受阻,而在太行山到樂平城之間發展的策略可能就此失敗。所以,馬政建議趙榛調重兵,日夜攻擊浮山,或許能絕處逢生。
趙榛堅決不同意。這樣強攻,人都死光了,以後麵對金軍主力同樣失敗。趙榛不強攻,讓吳風、劉希、劉三哥等統帥很高興,認為信王是T恤他們。而馬政和趙邦傑對於信王不願意強攻,很是無奈。
也許是平定城的金兵主將認為壽陽的主力隨時都會來,所以在得到浮山被圍住後,便調集附近的金兵來支援了。
探馬急報趙榛,金軍援兵來了,距離黃龍坡不足十裏。此時義軍中的中軍壯丁們都非常驚慌,請總帥定奪。
得到這個消息,趙榛表麵依然談笑自若,但是心底裏卻有些吃驚了。趙榛讓馬政暫領前軍,他則飛馬趕到中軍。
中軍的三萬餘壯丁都認識他的大旗,看到他的大旗就知道信王回中軍大帳來了。壯丁們知道那個被親兵營護在中間騎棗紅馬者就是信王。雖然很難靠上前看清麵貌,但是眾人看到他的大旗,看到全副武裝的親衛,看到那匹神駿的棗紅馬。壯丁們就不怕了。信王來了,對金兵的恐懼沒有了,擔心也沒有了。他們對信王滿腔的感激和尊敬之情隻能用聲嘶力竭的歡呼來宣泄。
趙榛策馬一路走來,歡呼聲震耳欲聾。“信王!信王……!”壯丁們們激動的叫喊著,巨大的聲響匯成了天地間最波瀾起伏的聲浪。伴隨著著綿延起伏的崇山峻嶺,回蕩在空曠高遠的蒼穹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