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鄭之我是鄭克臧

34.兵敗烏龍江(兩更了)

明永曆三十年、清康熙十五年、主誕後一六七六年冬十一月,鑒於清軍大隊已經在耿精忠的指引下陸續開抵福州城下,朱錦不得不傾盡全力調集了各方兵馬總計約五萬人之眾屯兵於烏龍江畔以為抵禦。

烏龍江是閩江的一部分,閩江一路蜿蜒向東在流經閩侯之後,被下遊橫亙在江心的南台島一分為二,其中南航道被稱為烏龍江、北航道被稱為馬頭江(注:兩江合流後又稱馬江)。馬頭江航道狹窄但水深浪急便於各型大型船隻駛泊,而烏龍江雖江麵寬闊並有支流大漳溪匯入,水量遠較馬頭江要充沛,但河道曲折而寬淺,泥沙淤積嚴重,反而利於涉渡而不利與船隻通航。

原本鄭軍該進軍南台島控製馬頭江以便利用實力強大的水師配合阻擊清軍南侵。然而鄭軍主力分散閩粵各地,等朱錦將其集中後開到烏龍江畔時,南台島已經落入清軍的控製之下,這才不得不選擇在烏龍江畔阻擊。不過,對於這種看似不利的開局,身為鄭軍統率的右虎衛總兵許耀卻不以為然。

許耀的地位原本同劉國軒、何佑一般都是侍衛親軍中的總兵官,但劉國軒、何佑先後在曆次大戰中出彩,官爵雖然沒有晉升但地位已經拔出乎同儕,對此,許耀甚為嫉妒,甚至私下常說自己未必不如劉、何二人雲雲。

對於許耀懷才不遇的不滿,朱錦早有耳聞,再加之此時劉國軒正留守惠州戒備尚之信,何佑又駐防漳州警惕行動詭秘的劉進忠部,在兩員悍將都另有安排的情況下,朱錦遂以一碗水端平為由便將指揮權授予了許耀。

然而朱錦卻沒有想到許耀是誌大才疏之輩,一朝權在手便顯出了囂張的嘴臉,以至於全軍上下都對這個統帥表示出不滿。但鄭軍的危機並不僅僅是主帥所用非人這麽簡單,塗嶺大捷之後,鄭軍上下驕橫異常,中樞上層或對清軍尚有憂慮,但中下層將兵卻驕縱嬉戲,將戰鬥力遠超耿藩的清軍看成了豆腐渣一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