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鄭之我是鄭克臧

41.硝石(三更完畢)

“凡火藥以硝石硫黃為主,草木灰為輔。硝性至陰,硫性至陽,陰陽兩神物相遇於無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之,魂散驚而魄齏粉。”---明•宋應星•《天工開物•火藥》

由於鐵礦石和燃料來源的問題,台灣的生鐵產量不能有質的提高,在這種情況下,主動要求兼領工部的鄭克臧並沒有如之前與陳永華所說的那樣把監國上任後的第一把火燒在冶鐵工坊和官道擴建工程之上,反而出人意料的首先對兵部的火藥的生產進行了幹預。

“監國,本藩的火藥製造是嚴格按照《武備誌》和《兵錄》的記載來進行的。”

按照明鄭的官製,在相當於各部侍郎的六官之下各部再設郎中一名主持具體部務,不過兵部很特殊,一來兵部沒有設置兵官,二來等同於兵官的兵部讚畫陳繩武又被朱錦一怒之下罷免了,因此有望再進一步的郎中蔡謙絲毫不以鄭克臧的越權為意,反而希望用自己的仔細講解在這位監國世孫麵前討個好印象。

“其中光硝石就要分三步來製取:第一步,先將硝石放在淨水中溶解,除去其中的泥沙等雜質;第二步,用雞蛋清、紅蘿卜等放入硝溶液中多次煮沸、吸附其中的鹽堿和渣子;第三步,再用剛剛凝結成的水膠放入硝液中再次煮沸,爾後將溶液放入瓷甕中冷卻凝固,廢水浮於上,泥沙沉於下,純硝居中,最後去水除渣,取出純硝曬幹。這樣煉製後的純硝呈白色鹽粒狀,每百斤硝石隻能得三十斤純硝。”

鄭克臧拿起一粒兵部吏員奉上的純硝結晶,把玩了片刻,便示意蔡謙繼續為自己講下去。

“硫磺的純度對火藥爆力影響甚大,民間常言硫多為橫藥,硫少為直藥就是此理。為此本藩在蒸製的過程中共分四步製取:其一,先將硫塊搗碎,撿去沙粒、雜物;其二,將搗碎的硫黃放入鍋中加淡水煮沸,去除雜質倒入瓷盆中沉澱一日後將沉澱物剔除,得到粗硫;其三,在每十斤粗硫中注入二斤半牛油及一斤麻油後進行煎煮,使油不粘糊硫磺,再用柏葉加入鍋中與硫黃同煮,吸去鍋中成黑色的渣子;最後,將去渣的粗硫放入沸油內煎煮,待油麵泛起黃沫後,放入盆中冷卻,最後去除黃沫和雜質,便得到品相上佳的純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