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莊子•逍遙遊》
巨大的水柱突兀的從海中噴發出來,形成一道道能夠引發霓虹的水柱。在海中興風作浪的龐大家夥們還時不時將碩大的鯨尾伸展出海麵,甚至還一度從海平麵躍出,隨即將前半個鯨身重重的砸在海麵上,迅速形成一道向外擴張的衝擊波。
“都給我穩住了。”帝國騎士卡爾•馮•塞丁霍倫一邊毫無形象的嚼著東寧從英圭黎人那進口的西印度煙草,一邊衝著正在掌舵的鞏天大吼著。“膽小鬼,懦夫!要是連鯨魚都害怕還不如現在就滾回你娘的裙子底下。”
鞏天雖然聽不懂卡爾連珠般的丹麥語,但知道這些紅夷人說得肯定又是髒話,臉皮微儼的他猛的一打手中的輪舵,簇新的brig(雙桅橫帆船)海神號滑出一道漂亮的白色軌跡直擦著那些優雅的動物身邊滑過••••••
有足夠的證據表明,早在公元100年前後,古代的愛斯基摩人和北美印第安人就常以捕鯨以取得大量肉食、燃料和製造工具的材料。在歐洲,中世紀晚期在西班牙比斯開灣周圍便開始了有係統的捕鯨活動。16世紀初,巴斯克(Basque)捕鯨者已經能追蹤鯨群,冒著風浪行駛很長距離到紐芬蘭及冰島沿岸。進入17世紀後,荷蘭人及英格蘭人更是組成龐大的捕鯨船隊,其中光荷蘭一個國家一年就有約300艘荷蘭捕鯨船和近20000名捕鯨水手出海,捕鯨的足跡甚是遠達格陵蘭和加拿大的戴維斯海峽。
“看我的!”一個叫蠻牛杜克的葡萄牙水手指揮著幾條從海神號放下的小舟快速靠近了麵前的克鯨(即灰鯨)群,此時這些不明白人類殘酷的海洋生物還在慢條斯理的遊動著,猛然間蠻牛杜克把手中帶著倒鉤的捕鯨銛擲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