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鄭之我是鄭克臧

117.豪言

永曆三十七年正月十八,鄭克臧在安平城銀鑾殿召集軍事會議,十幾名提督、總兵、鎮將齊聚一堂,身為右參政的鄭省英和參議洪磊、柯平及參軍司司官王進忠、副司官張學堯也一同與會,結果會議剛剛開始,各執己見的武臣們就在殿內鬧成了一團。

“臣以為,如今的形勢跟當年國姓爺征討台灣前的情景相似。”水師第二鎮總兵周雲隆在會議剛剛開始就站了出啦表態說自己並不看好當下的局麵,甚至還以鄭成功被迫東征台灣作為引子。“臣請世孫立刻分兵攻打呂宋以為退路。”

“攻打呂宋?”水師三鎮鎮將陳政當即反對著。“這簡直荒唐,且不說如今的本藩尚無力量跨海遠征,就算能打萬一施琅緊追不舍怎麽辦?難道再舍了呂宋去文萊、去渤泥不成?這跟喪家之犬又有什麽兩樣。”陳政雖然是對事不對人,但語氣還是很激烈的。“臣主張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水來土掩,隻有擋住了施琅,才能有機會尋什麽二窟、三窟的。”

建威鎮鎮將黃良驥也是對明鄭現有的力量不看好的一個,聽了陳政的話當即就反詰道:“東寧沿海港口甚多,葉大人又怎麽知道施琅會在哪裏上陸?”

“哪裏上陸?淡水如今有時疫,如果清虜從淡水上陸,那不用咱們動手就能輕而易舉的獲勝。”水師十一鎮鎮將黃進搶先回應著。“至於從淡水、伸港、鹿港等地上陸也是不可能的。”黃進解釋著。“其一,淡水安撫司與東寧之間並無便利的交通,沿途又多激流溪川和社番阻路,清軍若是以這些港口登陸其進展必然緩慢,反觀本藩卻可以利用官道從容集結大軍以逸待勞。其二,東寧各地大旱糧食不濟,難道清虜就敢把能戰的水師全用來遮蔽海上輸運嗎?真要這樣的話,本藩當可從容取勝。所以,臣以為施琅必然依舊是先奪澎湖後再圖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