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熬鹽是全家總動員,跟上一次雲芳自己偷偷摸摸的小打小鬧的情形又有些不同了,因此濾鹽熟土這道工序就被搬到了屋外來做了。
首先雲芳拿出了那天用過的一小撮‘熟土’,和爹取來的幹淨細沙摻在了一起,攪拌均勻了,然後按照那天的方法,用水瓢把苦澀的井水向著濾鹽土潑灑均勻,晾上了一段時間後又繼續反複潑灑。
這樣處理出來的‘熟土’以後是可以反複使用的,所以盡管過程很繁瑣、枯燥,雲芳還是做的一絲不苟的,直到傍晚時分,雲芳帶著大家也累了滿頭的大汗了,生土才吸附大量的鹽分,成為“熟土”,叫“土落了”。
摸了把額上的汗水,雲芳用帶著一家人把這些熟土小心的搬回了耳房裏,這些可都是寶貝,下次再熬鹽,就可以在此利用這些‘熟土’,直接進行下麵的工序,不需要再費功夫了。
下麵就是所謂的‘淋水’的過程了,雲芳也是有經驗的,她駕輕就熟的取過了一些小竹簍,那些小竹簍原本是被洗幹淨了掛在耳房裏的,不知道以前做什麽用的,現在卻被雲芳征用,做了濾鹽工具了。
雲芳帶著大家,重複著那天自己的工作,把濾鹽熟土用竹簍裝成鳥窩狀,然後將裝好的‘簍子’放在一個帶孔的破小板凳上,再將井鹽鹽水緩慢地添加在簍子中,待其慢慢滲出,小板凳下麵布置小木桶盛接濾下的鹽水。
這個過程是很相對漫長的一個過程,雲芳望著外麵已經漸漸黑下來的天色,拍了拍手上的沙泥,帶著大家夥回了主屋暫時休整。
一家人高興的忙活了一個下午,大家早就餓了,雲華把中午吃剩的飯菜熱了熱,大家就又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
填飽了肚子,哥哥大山第一個沉不住氣了,他放了飯碗,站了起來,急切三說到,“芳兒,這都過了這麽長時候了,那邊也改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