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說周勃大軍正在渡河,再說劉邦。
莘邑到濮陽不過兩百餘裏,因此僅僅過了兩個多時辰,楚軍經莘邑往南流竄的急報就呈送到了劉邦案頭。
而且第一封急報送到沒多久,第二封急報也相繼到了,楚軍隻是過路。
看完兩封急報,劉邦問張良、陳平道:“子房,陳平,這事你們怎麽看?”
張良沉吟片刻,若有所思道:“從莘邑守軍呈送的急報上看,從那裏過境的應該是楚軍無疑,不過是不是項莊的楚軍主力卻還不好說。”說此一頓,張良又道,“畢竟是黑夜,楚軍隻需五百人,多點火把再拉大行軍間距,就能造成五千人的聲勢。”
陳平也附和道:“子房兄言之在理,這可能隻是楚軍的疑兵之計。”
說此一頓,陳平又道:“不過,等周勃將軍的急遞一到,大王就能知道從莘邑過境的究竟是楚軍主力,還是僅僅隻是一支疑兵了。”
話音方落,隨何便又捧著一卷書簡匆匆走進大廳。
“大王,周勃將軍急報!”隨何向劉邦鞠了一躬,恭聲道。
劉邦伸手接過書簡,匆匆看完後微微色變道:“子房,陳平,周勃戰報上說楚軍餘孽往莘邑方向跑了,看來從莘邑過境的應該是項莊的楚軍主力無疑了,周勃還說,楚軍連用來渡河的船隻都扔下不顧了,看起來項莊小兒走得很是匆忙啊!”
“是麽?”張良皺眉道,“難道楚軍真不打算回趙地了?”
“不回趙地?”劉邦沉聲道,“難道項莊小兒不打算去關中了?”
“楚軍明知攻略關中無望時,倒也可能撤回楚地。”張良點了點頭,又道,“不過,這事還是有些奇怪,從戰術上來考量,楚軍回師楚地固然是英明之舉,可是從戰略上來講,楚軍一旦回了楚地,那麽此前的諸多努力可就全都付諸東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