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剛剛放亮,洛陽城內便響起了綿綿不息的號角聲。
遂即一隊隊衣甲鮮明的“漢軍”便源源不斷地開出了已經拆倒的西門,這些當然不是真正的漢軍,隻是披著漢軍衣甲的楚軍而已,對於戰袍的顏色,項莊根本不在意,而且他也沒時間給兩萬大軍的戰袍統統染成黃色。
經過一晝夜的高強度整訓,兩萬壯丁終於有了些樣子。
戰鬥力的提高是不用想的,但是至少行軍列隊挺像那麽回事了。
兩萬多大軍,排成了五路縱隊,浩浩蕩蕩地出了洛陽西門,然後沿著寬敞的馳道向著三百裏外的函穀關洶湧而去。
緊隨兩萬壯丁之後出城的是,是高聳入雲的井闌。
二十多架井闌足有八丈之高,頂部是巨大的望樓,望樓分上下三層,每層足以容納五十人,中間是修長的塔架,塔架前部以及左右兩側都是厚厚的木板,表麵還蒙了牛皮,塔架內部則是曲折向上的階梯,底部則是左右兩排二十個巨大的滑輪。
每架井闌足有數萬斤之重,需要兩百名漢軍戰俘拖著才能往前走。
緊隨井闌之後的,則是二十多架雲梯,相比井闌,雲梯就矮多了,也輕多了,隻需五十名戰俘就能拖著前行。
雲梯之後則是攻城車。
公輸車設計的攻城車,整體是一個中空的塔形木架,塔內用鐵索懸著一根足有數萬斤重的巨大撞木,撞木的尖端上安了一個整體澆鑄的鐵槌頭,可以輕易撞碎普通的城門,既便是表麵包了鐵皮的城門,也經不起幾下撞擊。
攻城車的底部兩側同樣裝了幾十個滑輪,可以拖著前行。
緊隨攻城車之後出城的則是項莊的三千親軍,真正的楚軍精銳!
隨同親軍一起開拔的還有公輸車的八百工匠以及擄來的數百鐵匠。
在項莊看來,這些手藝匠人簡直就是寶貝,一旦有了穩固的後方,他們所能發揮的作用將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