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世界無疑是多姿多彩的,但凡見識過金庸、梁羽生等大師筆下那般波瀾壯闊的武俠故事之人,心中或多或少總會有著武俠的向往,李貞前世上學時可沒少看那些子武俠小說,對武功之類的東西可是極為在意的,前世那會兒沒條件,到了唐朝,李貞私下裏可沒少打探這類事情,不過嘛,得到的答案卻是或許有,宮裏頭侍衛高手倒是不少,可李貞卻從沒見過那些高手們耍過輕功之類的玩意兒,便是所謂的內功也沒聽說過誰能會兩下子的,時日久了,也就死了這方麵的心,可自打得到袁天罡贈與的那本書之後,李貞卻又有些子迷糊了。
那本書古舊得很,墨跡都已經有些子褪色了,書不厚,就十來頁,也沒個名字,內裏全是些書生模樣的人在使劍的圖樣,畫功不錯,一幅幅圖都栩栩如生,每幅圖邊上還有些注釋,可問題就出在那些注釋上——圖李貞倒是看得懂,不外乎就是劍譜之類的東西,可偏生那些注釋文字李貞竟然沒一個字識得,完全跟天書似的,自個兒揣摩了許久也沒個頭緒,拿去問李靖,沒曾想李靖根本就不回答,隻是說日久自明。
日久自明?李貞愣是看不出這個“自明”從何而出,可李靖不說,李貞也無可奈何,不得不先將此“天書”擱置在一旁——自打袁天罡相麵之後,李靖所布置的功課陡然間翻了幾倍,不單是儒學上的進度快了許多,便是啥子天文、地理之類的知識也沒少教,饒是李貞有著過目不忘的本事也應付得極為吃力,更別說秦瓊那頭的習武課程也重得很,李貞已少有空閑時間去理會自家的生意,就更別提那本不知來路的天書了。
日子就這麽一天一天地過著,轉眼間就是貞觀七年二月,跟隨李、秦學藝一年多的李貞個頭長高了不少,小身子打熬得極為壯實,學問見長不說,騎射功夫也有些模樣了,雖說尚不能拉硬弓,玩些個百步穿楊的勾當,可騎在馬上耍上幾趟槍法卻也能湊合一下子的,李貞的“神童”之名因此而坐實了,滿京師都知道漢王殿下英武聰慧,關於李貞的傳說在市麵上可是不老少的,時人們在教育自家孩子上,沒少拿李貞來做榜樣,這令李貞得意之餘,卻也有些子惶恐——人怕出名豬怕壯,天曉得那幫子“可愛”的兄弟們會不會因自個兒的名聲大噪而有所動作,沒奈何,李貞也隻能小心從事,絕不跟那幫子兄弟勾勾搭搭,每日裏除了習文練武就是忙乎生意上的事兒,小日子倒也過得充實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