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諾真水之戰的結束,一場慘烈的邊關大戰以來犯的薛延陀大軍慘敗而告終——來犯的二十餘萬薛延陀大軍除其主帥大度設在唐軍的有意縱容之下率百餘士兵逃脫之外,全軍盡墨,整場戰事中薛延陀軍死四萬餘,被俘十七萬出頭,而唐軍前後一共折損才不過萬餘人,若是不算頭前朔州、開陽二城被攻破時死難的那五、六千唐軍,自李貞出關開始到全殲薛延陀軍,攏共算起來也就隻死傷了四千出頭,如此戰果雖談不上啥子空前絕後,可絕對能稱得上輝煌,這其中最大的功勞自然是歸到了李貞的頭上。
功勞不功勞的,李貞倒是不怎麽在意,李貞要的其實就是個認同罷了——軍隊是個講求功績的地兒,沒軍功在手,任你是親王也好、名門之後也罷,屁事不頂,這回算是好了,名也有了,心腹手下也不算少,山頭算是立起來了,雖說勢力還弱得很,可好歹算是有了些班底不是?至於往後的發展那就往後再議也罷,反正李貞這會兒“將星”的名頭算是坐實了,在一幫子軍中將領間也能說得上話了,再也不是啥某某人之弟子這一類沒名堂的東東,倒是蠻值得慶賀一把的,這不,大軍才撤回朔州,李貞便忙乎上了,奏章、保本雪片般遞了上去,全是為自己手下那幫子心腹請功邀賞的折子,忙是忙了些,可心情卻爽得很。
諾真水一戰唐軍雖是大獲全勝,將薛延陀舉國兵力殲滅了近半,怎奈天時已近隆冬,天寒地凍地,這等時分著事不是征戰的大好時機,唐軍並無繼續征討的相應準備,隻能是撤回了朔州,就在朔州城內駐紮了下來,除將戰況稟報於朝廷之外,卻也無甚事情可做,十餘萬大軍就這麽閑著了,至於明年是否要繼續征討薛延陀那就得看朝議的結果了罷。
說實話,戰或是不戰地,李貞已經不怎麽去關心了,無他,就算再戰的話,對於李貞而言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現如今抓住手裏頭那些心腹才是要緊的事兒——雖說劫後的朔州物資匱乏,不過這難不倒李貞,這不,李貞人都還沒到朔州呢,便早已派人去通知“燕記商號”從關內加急送來不少豬、羊、美酒之類的犒賞,嗬,李貞才剛一到朔州,東西就全到齊了,接連數日,滿軍營裏飄蕩的都是燕記的美酒“得勝歸”那濃濃的香氣,全軍上下個個樂嗬得不行,沒少誇李貞夠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