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有雲,多算勝少算,這話固然不假,可也得看情況,在沒有足夠實力的情況下,再怎麽算也無濟於事!此次朝議李貞並沒有少算,也針對形勢作了足夠的準備,可結果呢,雖談不上大敗一場,但畢竟還是輸了,盡管問題根子不是出在李貞自己身上,可敗了卻是不爭的事實,至於能不能扳得回來卻還是兩可的事情了。
俗話說得好,飯要一口口吃,事情要一件件做,若是想一口氣吃成個胖子,最終結果隻能是被活活撐死——打擊胡家叔侄與提出立後之爭原本就是計劃中事,但卻不能一次性提出,唯有先解決了胡家叔侄,斬斷了李泰在宮中的手足,而後乘機將“自家人”扶上位,造足了輿論,再提出立後之事,虛晃一槍,壓迫李泰去跟李治、長孫無忌相勾連,待到那時,再施以妙手,誘使李泰與李治火並,借機暗中發動,不說徹底扳倒長孫無忌,至少也能大大削弱長孫無忌在朝中的威望,可現如今被姚鵬那麽一折騰,不但胡有德不一定會被拱倒,便是立後之爭怕也難以利用得上了,最起碼原先所擬定的計劃如今已失去了可行性,這等損失不可謂不慘重,也由不得李貞不氣惱萬分了。
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失敗的根由,這一條李貞心裏頭清楚得很,回府的一路上,李貞強自壓下了心中的怒氣,將整個朝局反複思考了良久,算是找到了問題的根結所在——實力!沒錯,就是實力,尤其是文官方麵的勢力,盡管李貞手中不凡秦懷玉、李戈、王坤等一大批軍中青銳,也能得到程咬金等老一輩將領的支持,可手中的文官體係卻始終不成氣候,那些個軍中將領讓他們打仗能成,搖旗呐喊也沒問題,可到了朝堂之爭時,咬文嚼字的爭辯就不是他們所長了,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此次之所以會敗也就敗在此處,沒自己的喉舌,怎麽也無法成就大事,偏生此事急還急不來,經此一事,李貞算是看明白了一條——此次東宮之爭,絕無自己的份,哪怕是勉強進了東宮,也絕對守不住!想明白了這一點之後,李貞不由地長出了口氣,鬱悶之情算是減輕了不老少,隻不過對於眼下的朝局卻依舊有些子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