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七年二月二十一日,唐軍董千裏、劉七所部夜襲托克遜,大敗龜茲國鎮國大將軍白素心所部九千大軍於是夜,追襲近百裏,斬獲無算,白素心僅以身免,待其鼠竄至高昌城下故營之際,身邊僅餘數十將士,陸續收攏之殘兵亦不過千,更令其沮喪的是——龜茲國副帥白蘇亞赫得知白素心戰敗之消息後,竟不等白素心回歸,率所部三千兵馬先行撤退,甚至不曾給白素心留下一粒米、一捆草,至是,白素心所部陷於外無援兵內無糧草之窘境。
貞觀十七年二月二十三日,董千裏、劉七兩部兵馬收複蒲昌、焉耆二城後,率軍回兵高昌城下,對白素心所部形成夾擊之勢,無力再戰的白素心不得不在營中豎起降旗,率殘兵近千放下了武器,至此,曆時一月有餘的三國安西會戰落下了帷幕,以唐軍大獲全勝而告終,龜茲國王那班聞得己方兵敗之消息,又知曉西突厥大軍潰敗之情形,大駭之下,立刻召見唐使秦文華,表示同意越王李貞的求婚,並附送珠寶無數,禮送被扣多日的秦文華回歸安西,派使節以議定成婚之要務,並奉上賀表以示臣服於大唐,言明不日將遣使遠赴長安請求內附雲雲。
貞觀十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五弩失畢、索葛莫賀兩大西突厥部族先後從白石山隘口撤出了天山南麓,其餘天山以南之突厥小部族大多歸降大唐,至此,西突厥在天山以南之勢力大衰,已無威脅安西之力,越王李貞留一營人馬在白石隘口築城以守,親率主力大軍凱旋而歸。
貞觀十七年三月初三,晴,碧空萬裏無雲,盡管方是春時,可大漠的氣溫卻高得驚人,正午時分的陽光已不遜於盛夏,燥熱得很,哪怕是僅著一件單衣也能熱出一身大汗來,可就在這等酷熱之下,交河城外卻是人頭湧動,城中數萬百姓在王府長史莫離、大西州刺史秦文華等一起子安西都護府文武官員的帶領下正靜靜地候在東城門外,等候著凱旋大軍的歸來,盡管因著天熱的緣故,所有人全都是汗流浹背,卻無人因此而抱怨些什麽,人人都翹首以待地等著,突然,遠處的大漠出現了一道煙塵,隨即,一麵火紅的戰旗從地平線上升了起來,一彪騎軍於煙塵滾滾中向著交河城方向疾馳而來,原本靜靜候著的人群立時**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