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茶花女

譯本序

巴黎,深秋季節。一個雲淡風輕的日子,我獨自一人走進蒙馬特公墓,沿著鋪滿枯黃落葉的小路,一直來到這片墓地的一個偏僻的角落。這裏有一座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墳墓,同它四周的那些設計精巧、風格別致的各式墓塚相比,這座墓的外觀顯得簡樸而又單調。不過引人矚目的是,在它的右側上方鑲嵌著一個透明的塑料小盒子,裏麵放著一束人工製作的茶花。墓的兩側刻著相同的一句碑文:“阿爾豐西娜·普萊西(1824.1.19—1847.2.3)安眠於此。深切懷念你”。

無論是在法國還是中國,如今知道阿爾豐西娜·普萊西這個名字的人也許為數並不太多,但是讀過《茶花女》這部作品、了解《茶花女》這個故事的卻大有人在。而阿爾豐西娜·普萊西就是舉世聞名的法國文學名著《茶花女》中的女主人公瑪格麗特·戈蒂埃的原型人物,那個動人的、催人淚下的茶花女的愛情故事,就是根據她的經曆演化、創作出來的。我在這座墓前徘徊良久,浮想聯翩,我想起了阿爾豐西娜·普萊西的一生命運,想起了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以及他的那部不朽的作品:《茶花女》。一

阿爾豐西娜·普萊西在這個世界上隻生活了二十三個年頭,但人們可以說她既嚐遍了生活的辛酸淒苦,也享盡了人間的奢華逸樂。然而她卻始終是一位不幸的姑娘,在她短短的二十多年的人生曆程中,她從未得到過真正的幸福。阿爾豐西娜·普萊西出身微賤,這位諾曼底姑娘家裏祖祖輩輩都是貧苦的農民,她的母親是一位心地善良、克勤克儉的農婦;父親是一位不務正業的農村巫師。也許是由於生活的艱難,她的父親性格古怪,脾氣暴躁,在家裏終日打罵妻子。妻子不堪忍受丈夫的虐待,被迫離家出走,去給一個有錢人家做幫工,後來又跟著這家主人離開了法國,到瑞士去謀生。而這時,阿爾豐西娜·普萊西尚不滿十歲,但是她的父親已經讓她到農莊裏去幹活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