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耕牛無宿草,倉鼠有餘糧”,拉犁耕田的黃牛一生辛勤勞苦,卻連果腹的草料都未必夠吃,臨到老更要受一刀之苦,還不如那些竊糧搬倉的鼠類,吃著精糧,養得肥胖安逸。人世之中,往往也是如此,真正任勞任怨出力氣做事的,未必討得到什麽好處。馬大人不知耗費了多少心機,籌募團練守城禦敵,但那個酒囊飯袋般的旗人提督老圖海,卻唯恐馬大人在靈州城擁兵自重,處心積慮地剪除此人羽翼,首先就是要除掉雁營。
這雁營之中皆為“雁戶”出身,也就是以打雁為生的“雁民”,在靈州城西有好大一片蘆葦叢生的沼澤地,被稱為“黃天蕩”,水草茂密無邊,不知覆著多少裏數,那些南來北往的大雁途經此地,多會在黃天蕩落腳,雁乃守信之物,每到遷徙之期,天空中雁陣翩翩,一隊連著一隊,漫天皆是,觀之不盡。
世上打獵的獵戶,無非是挖陷阱下套子,或是用弓弩、火統擊射獵物,如能依法施展出這些手段,要打什麽熊羆虎豹,或是狐狸黃狼,自然不在話下,卻唯獨是打雁最難,俗話說寧吃飛禽一口,莫吃走獸一隻,野雁乃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視為“五常俱全”的靈物,哪五常?“仁、義、禮、智、信”是為五常。
說雁有仁心,是因為一隊雁陣當中,總有老弱病殘之輩,不能憑藉自已的能力打食為生,其餘的壯年大雁,絕不會棄之不顧,養其老送其終,此為仁者之心。
大雁不僅有仁,更有情義,雌雁雄雁相配,向來是從一而終,不論是雌雁死或是雄雁亡,剩下落單的一隻孤雁,到死也不會再找到的伴侶,這是其情義過人之處。
天空中的雁陣,飛行時或為“一”字,或是“人”字,從頭到尾依長幼之序而排,稱作“雁序”,陣頭都是由老雁引領,壯雁飛得再快,也不會趕超到老雁前邊,這是其禮讓恭謙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