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後,一行十幾人自嵩山腳下登山而上,向著少林寺所在的少室山而來。
少室山山勢頗陡,山道是一長列寬大的石級,規模宏偉,工程著實不小,那是唐朝高宗為臨幸少林寺而開鑿,共長八裏。昔年太平盛世少林寺香火旺盛時,前來上香祈願之人絡繹不絕,山道上下人流如織。
隻是自從靖康之變以來,金國侵吞中原,兵禍連結民生不濟,統治金國的女真族人又大多不信佛教,這少林寺的香火也就不可避免的衰弱了下去,時常十天半月也不見來一人,像這般一行十數人的隊伍已經很是罕見了,所以少林寺的知客僧人老遠就發現了這一行人,早早迎出山門等待。
但見這十幾人全作仆役打扮,有男有女,男的健壯女的清秀,而且衣衫整潔,都是上好衣料所製,比尋常小富人家穿的還要好上一些,甚至幾個女仆身上還配有少許金銀飾品,顯得極為氣派,讓人一看就知是官宦世家或是高門貴戶中出來的仆人。
一眾仆人前後簇擁這一頂四人抬的轎子,轎子製作精良裝飾氣派,抬轎的腳夫也都是身強體健,抬起轎來腳步沉穩節奏整齊,雖然是攀山拾級而上也將轎子抬得穩穩當當的,一看就是常年幹此行當的老手。
迎出山門來的知客僧人見此情景,心中不禁暗自驚奇,暗暗揣測著轎內坐著的是何等人物,竟有此排場。與此同時心中也是隱隱有所期盼,近些年來少林寺香火日衰,寺中僧侶的日子也比從前要清苦了許多,出家之人也要吃喝用度,不能餐風飲露而活,若非寺院還有多年積累下的諸多田產,恐怕都維持不下去了。所以現如今的少林僧人就像是枯田裏的禾苗,饑渴得不得了,就盼著能夠多來些上香祈福的香客,多施舍些香火錢,好讓他們的日子有所改善。
一行十幾人一路來到少林山門之前,轎子落下,一個一身錦衣華服滿身貴氣的少年從轎中走出。隻見這少年也就在十五六歲的年紀,劍眉星目氣勢不凡,一看就不是等閑人家子弟,令人不敢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