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的,請多多支持!南朝謝謝了!)
感覺到身上出現的那一絲親切而溫暖的氣息,陳劍臣渾身猶如置於和煦的陽光之下,明淨而輕鬆。他有所領悟,終於明白修煉《三立真章》的關竅所在,可以用四字要訣來形容:剛、正、通、明。
“剛”者,就是做人要剛陽,要具備力量,要有奮勇抗爭之心,而不是誇誇其談,隻會磨嘴皮子的書呆子。有言道“百無一用是書生”、“秀才造反,三年不成”,這些都是因為個姓軟弱溫順、手無縛雞之力而導致形成的,根本難成大事。
而身懷剛陽之力,就有底氣,不怕威脅,不畏人害。
“正”者,就是個人要站得正,心胸磊落,不走邪門歪道,心正不怕影子斜,不怕半夜鬼敲門;
“通”者,為變通。
做人辦事,一味剛直,不懂因時製宜,就常常會把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界,所謂“太剛易折,太柔易靡”,就需要變通來中庸,從而找到處理問題最合理的辦法來;
“明”者,即明事理,辯是非,不要人雲亦雲,隨波逐流,不要被事物的表麵所迷惑……
——修煉《三立真章》,凝練正氣,四者缺一不可。到大成之境,可修得正氣浩然,震散千裏邪魅!
當下陳劍臣一一把這些思路、道理整理通順出來,茅塞頓為之開,有一種撥開烏雲見月明的清晰感,這可不是死讀書就能領悟得到的。
讀書讀書,也要看讀的是什麽書,開卷有益,或是開卷有害。在這方麵,要有選擇地挑取,而不是盲目地覺得讀的書越多越好,那就會陷入一個誤區了去了。
比如說你要修煉正氣,要做到“剛正通明”,卻一味地鑽入那僅僅是為了科舉而存在的四書經義裏去,如何能讀得出“剛正通明”來?最後的結果隻能是一頭鑽入了一個樊籠內,把自己給套牢了,僵化了,成為那隻會滿口“子乎者也”、掉書袋子的腐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