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山間四食

第49章 番外:竹哥兒(完)

一家人圍在堂屋,竹哥兒把錢匣子打開,說:“除了日常拿來花用的那五百個錢,匣子裏是十五兩銀子,前段時間賣糧食賣了十兩,一共是二十五兩。”

二十五兩對莊稼人來說不是個小數目,吳家的積蓄放在村子裏也是數一數二的了。

“我們昌兒腦子好,會念書,不好在家裏耽擱了,我昨兒去問了寧哥兒,他娘家梅嶺村有個秀才,姓朱,說是願意收學生跟著他一塊識字的。我想著我們過幾日就先帶著禮送昌兒過去看看,要是朱秀才願意收,就讓昌兒以後跟著他後頭念。”

竹哥兒說完,吳家大嫂陳氏樂道:“那是最好了,我們村離梅嶺村不遠,帶上點幹糧,讓他爹早上送過去,下午接回來也不麻煩。”

吳老大和吳嬸聽了也點頭,幾代人都是不識字的莊稼漢,大孫子想念書是件光宗耀祖的好事。

竹哥兒又說:“等昌兒跟著朱秀才學上幾年,年紀大一些,我們也和沈家一樣,把他送去鎮子上的私塾裏學,說不定以後也能和沈家小子一樣,考上個秀才呢。”

吳大河和陳氏聽著這話更是高興,陳氏摸著兒子的頭說:“也不敢和沈家小子比,能念幾本書認識幾個字就是好的了,以後和村長家的平小子一樣去鎮上謀個活計,也算是祖宗保佑了。”

畢竟是自己的孩子,總想讓他過得比自己好一些,去鎮子上幹活比在鄉下耕地殺豬要輕鬆多了。

昌小子知道自己馬上能去念書,心裏高興,低下頭有些害羞地笑了笑。

他生下來性子就安靜,不和別的小子一樣愛上山下河的玩,也不愛跟著他阿爹二叔後頭看殺豬,唯一沈家小子閑暇時教他認過自己的名字,天天拿著樹枝在地上畫。

“給朱秀才的束脩從家裏頭拿就行,兩條豬肉一筐雞蛋都是現成的,昌小子念書晚,我們就再多給一吊錢,好讓朱秀才幫著看顧些。”竹哥兒說著從錢匣子裏拿了一兩銀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