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帝闕韶華

第七章 華山恨事

武英將軍名叫鄭明義,早先曾在邊境征戰多年,因為受傷才被調回京師。他自天宜帝還是太子時即追隨擁戴,性格又忠直,故此很得信任。他進殿跪下行禮,說道:“啟稟陛下,臣已將紀庭輝帶來,就在殿外候傳。”

天宜帝問道:“朕記得你之前說過,此人是你府中客卿,頗有才幹,可是如此?”

鄭明義答道:“正是,他出身南海普陀,武功高強。去年秋天,臣屬下副將奉命從東南沿海一帶押送稅銀貢物上京,行至江北,先是有成群寇匪劫掠,後又接連遇到幾撥北遼武人搶奪,一路尾隨車隊,傷人奪物,仗著武功在身倏忽來去,令人難於防範。臣之副將眼看守不住銀車,幾欲自刎,幸而紀庭輝其時遊曆經過,得他拔劍相助,才逼退了北遼武人的侵擾。”

天宜帝的臉色略沉了下來。東南呈送的稅銀向來豐厚,其中還有沉香、南珠、珊瑚等珍貴貢物。上京路途遙遠,半行陸路,半走水路。然而到了江北,雖有上千官兵護送,仍不能穩妥。他早已聞報,此番盡管大部分銀兩和貢物都平安抵達,但貢物中最珍貴的一顆辟水珠卻被外虜奪去。

而今在長城以北,北遼與夷金業已結盟,同欲染指禹周,邊境上衝突不斷。若非雲王在邊關幾次將北遼軍隊殺敗,隻怕還鎮不住。饒是如此,兩國依然屢屢以武力進犯。北遼中設有品武堂,延攬本國乃至西域高手為其效命,近年來聲勢日盛,據說關外門派一流武者多被收入麾下;夷金也是一般做法,所設機構直接命名為金鐵司,重金之下賣命者也大有人在。兩國時而各自為政,時而勾結共謀,派人潛入禹周,以江湖手段攪亂境內安寧,上至政局,下及民生,多受其害。

洛城中的禦林衛,由禹周武林公認的絕頂高手李平瀾統領,但重點都放在重華宮及京城本身的防衛上。天宜帝又設立靖羽衛,意在阻止品武堂和金鐵司手下恃武進犯。靖羽衛中雖也不乏人才,但與遼金兩國相比,實力仍是相差不少,幾番較量都落於下風,心有餘而力不足。兩月前,靖羽衛統領吳亭舟在一次出行時遭襲身亡,至今未找到合適的接替人選,此事一直掛在天宜帝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