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我在北宋不差錢的日子

第12章 十萬貫

“自來泉”的落成,在長安城中是一件頗為轟動的大事。自明遠那日演示之後十幾天,天天都有人慕名跑去城外圍觀這能自動出水的“竹筧水龍”。

但如何使用“自來泉”之水,卻小小有些爭議。

因為長安城防的關係,這“自來泉”的龍頭終端修在城牆外,剛巧是在人來人往的地點——行人在烈日下趕路,焦渴難耐之際,見到一眼清泉,自然想要來討一兩口水喝;而城中張嫂這樣的小生意人,要靠這山泉水做買賣;明遠薛紹彭這樣的人家,也指著這樣的好水來烹茶。

明遠自己是不想對這“自來泉”收費的。他來此唯一的目的是花錢,如何賺錢不在他操心的範圍內。

但是他那位十一哥明巡和其他人的意見一致,認為明遠既然花了大力氣修了這延伸十多裏的“竹筧水龍”,而且還需要日常保養,那麽就該向使用者收些費用。

明遠想了想,當即拍板,決定在“自來泉”一旁設一個和寺院裏功德箱似的錢箱,由用水的人自行決定,該往裏投多少錢。

“什麽?自己定?”

明遠的決定一說出來,引起訝聲一片。

明巡覺得有些委屈,畢竟他是跟著明遠跑前跑後,親眼看著這座“自來泉”建起來的,自然不願他那麽多付出沒有回報。

而張嫂和薛紹彭等人都在暗暗拿定主意:錢是肯定要給的,否則怎麽也對不住明遠的努力和他花掉的幾百貫錢。

隔天明遠真的找人做了個功德箱擱在“自來泉”一側,每天晚間派人去收一次錢箱裏收到的銅錢。

這件事明遠索性全盤都交給了明巡。

明巡對此格外上心,因此每天都跑去城門外盯著。每見到有人來取用,他便上前巴拉巴拉地講起這“自來泉”的來曆,這竹筧水龍是怎麽修的,後續又需要時時檢查修葺雲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