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家小院的灶間裏,十二娘正守著一口鐵鍋,鍋裏燉著新鮮的羊肉和豆腐。
羊肉的油脂香氣混著豆香充斥了整個灶間,小姑娘抄起木勺,送到口邊細細一嚐,頓時被燙得直嗬氣,但又覺得勺裏的湯汁簡直鮮掉了眉毛,舍不得將木勺放下。
“十二娘,別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沒的燙著自己。”
明遠也一直待在熱氣騰騰的灶間裏,看看燉菜的火候差不多了,才和十二娘一起,把這一大鍋羊肉燉豆腐盛至一隻陶盆裏。十二娘又在盆中撒了一把自家在牆根種下的野蔥,這一陶盆佳肴便是實打實的“色香味俱全”了。
十二娘將陶盆小心翼翼地捧到正廳裏,明遠跟在她身後,感受著小姑娘的興高采烈幾乎朝外溢出來,唇角也禁不住微微揚起。
妹妹明十二娘比明遠小三歲。她原本是明遠的伯父明高禮的幼女。大伯明高禮是明家唯一從軍的,據說在軍中已經得了個武職,但於十年前“歿於王事”,戰死在隴西。
大伯過世之後,喪儀一辦完,伯母便麻溜地改嫁了——這個時代女性改嫁很尋常,而且有權帶走所有陪嫁來的嫁妝。
但年僅一歲的十二娘卻成了麻煩,因為伯母的新夫家不肯再多養一個女孩。
當時舒氏娘子的雙眼已經有些視物不清了,但看十二娘幼小可憐,就收養了十二娘。在後來的十年裏,明遠和十二娘都是舒氏娘子一手拉扯大的。十二娘名義上是明遠的堂妹,實際上和明遠的親妹妹沒有差別。
一想起這件事,明遠心中就對母親多出幾分敬意——撫養毫無血緣的孤女,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
十二娘將陶盆頓在八仙桌上,又托出一盤炊餅,也就是蒸熟的麵餅,這是長安城裏人家常吃的主食。
明遠去將母親扶至桌邊坐下,為她盛上一碗羊肉燉豆腐,又將炊餅送到她手邊,舒氏娘子就斯斯文文地一口一口吃起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