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自家院中的藤蘿架下, 明遠手中輕輕搖著一把折扇,坐在午後的陽光下,聽身邊的友人隨意聊天。他卻隻管在想自己的事——
明遠的“汴梁日報社”, 已經擁有了一個小小的團隊。
負責人是史尚, 他這個汴京“百事通”和“包打聽”方麵的特長,在日報社的草創初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因此報上才多了這麽多雞零狗碎的市井消息。
史尚還曾因為“報道”的內容太上不來台麵, 而忐忑不安地向明遠致歉。明遠卻隻告訴他“無妨”,這些消息越真實越好,越貼近市井尋常百姓家的生活越好。
若是將來有一天,三五街坊閑時坐在一處的消遣, 就是找一個認得字的當眾讀報——那這份報紙的目的就達到了。
如今《汴梁日報》的消息來源還不大足夠,甚至有時還做不到撐滿整個版麵,所以需要大幅刊載各家瓦子的節目單。預想中的“廣告”客戶,也還沒有一家上門的。
但明遠不著急:他背後有整個試驗方的財力支持,在投入初期“燒”一點兒錢也不妨事。
畢竟後世有很多完全“免費”的報刊,僅靠廣告收入就能支付運營成本。
明遠對此很有信心。
因此他隻管吩咐史尚去收集關於城中各家商戶的各種消息:這家正店推出新品酒水,那家腳店打折……然後刊載在報紙上。
等到汴梁日報在京城中發行量日漸增大,將來這些商戶自然而然會發現“報紙廣告”的妙用, 到時候自然會找上門來。
至於蔡京問他有什麽深意——這深意自然是有的。
明遠早在試驗方給他注資注滿十萬貫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
曆史上出名的富豪, 富可敵國的那種, 結局似乎都不怎麽好。
鄧通是餓死的, 石崇被砍掉了腦袋, 沈萬三最後究竟怎樣了版本太多說不清, 但想必不會太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