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明遠家的財力, 又因為這隻在明遠家外的街巷中突然出現的“白狐”,“汴京蔡河畔明小郎君”頓時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開始有人相信明遠是財神化身,到地上來曆練的。
如果有人非要質疑“財神”和白狐有什麽關係, 那些將此事描繪得神乎其神的人便會噴著吐沫星子反問:“但你見過那麽白的白狐嗎?在汴京城裏, 通身不帶半根雜色的毛?”
敢於質疑的人當即一怔,回答:“我沒見過呀?”
畢竟事發時明家門前的街巷裏統共就隻有十幾個人。
對方便滿意地點頭, 然後轉過頭取望著別人,滔滔不絕地繼續傳播這樁“奇事”。
質疑者:……
對於這種傳聞,明遠的朋友們多半不屑一顧。
蘇軾秉持夫子教誨:“子不語怪力亂神。”
蔡京卻笑:“子不語怪力亂神,乃是不說, 先聖也從未提過到底有還是沒有。”
他將眼光轉向明遠,似乎含有深意:“遠之的財力雄厚,幾乎令我都忍不住要懷疑,你和那天上星宿,究竟有沒有關係。”
明遠高高揚起嘴角,笑道:“各位想想我的表字。”
聞言,無論是蘇軾還是蔡京,大家一起笑了起來。
他的表字是“遠之”, 而“子”還有一句話是“敬鬼神而遠之”。
這足夠表明明遠的態度了, 他對那些市井傳說根本不敢興趣, 也無意將自己往神怪之事上靠。
不久, 蔡卞和蔡京這兩位新科進士就休完了他們的“衣錦還鄉假”“洞房花燭假”, 被指派了差遣。
蔡卞是狀元, 按照慣例,第一任就留在京中做京官, 作為經義局編校, 輔佐大舅哥王雱, 編纂《三經新義》。
而蔡京得到的差遣卻也在京中,卻是暫時填補在任上告病的一名官員,去了太常禮院。但按照常理蔡京很可能在較短的時間裏結束在太常禮院的任職,出外做地方上的親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