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氏把珠玉轉投至上容郡之後,工時結束,整個師門著實過了一段安穩日子。
秦鬱接連出了幾道考核題,確認石狐子已掌握製範的虛實,接著,他把鍍層與硫化兩種表麵處理技術最後給石狐子複習了一遍,便隔著屏風,開始教授新課。
他讓石狐子聽小刀刻泥範的聲音,感受不同力道和切削角度,據此判斷紋路。
一扇門就這麽打開了。
僅是刀具的大類,便分為五種,五種之下還有不同的尺寸與材料,不勝枚舉。
大砣,用於切料開孔;細砣,刃薄且鋒銳,用於垂直雕刻局部的精細紋路;寬砣,刀鋒呈直線,用於水平切削;平砣,表麵細膩且堅硬,用於磨平線條附近不必要的棱角;斜砣,刀刃呈坡狀,介於細砣和寬砣之間,用於長斜線剖挖。
“青狐,古時寶劍多出於吳越,而這菱形的紋路,在古越國就極其流行,八道斜砣,四道細砣,聲音呢,像是這樣‘噌噌噌噌,噌噌噌噌,呲呲呲呲……’”
“請先生別配音,我聽不見刀了。”
“哦,好,那我不說話。”
噌噌噌噌,噌噌噌噌,呲呲呲呲
石狐子學的比秦鬱預料的快。
一開始,秦鬱很欣慰,覺得徒兒很聰明,然而,從直線的菱紋,到弧線的雲紋,再到線條複雜的獸紋,幾刀,幾寸,石狐子竟全部答對,無一處錯時,秦鬱又開始懷疑,石狐子是不是用了什麽非人的手段作弊,譬如,在屏風上挖了個洞。
再過幾天,石狐子連劍器的銘文都能聽出來了,秦鬱終於忍不住著手“查案”。
秦鬱想,當年自己衣食無憂,天天閉關鑽研時,都做不到根據聲音判斷泥範裏雕琢的文字,石狐子天天在外頭野,怎能比得自己?可若是無緣無故的去檢查屏風,未免顯得太突兀,也有損於師徒之間的信任,於是,秦鬱下了一個狠招,隔著屏風,他故意把自己的手心劃了一下,滴了幾點血,看石狐子有沒有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