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冶區是鹹陽城中最遲迎接日光的地方,然而,隻有當日光照耀到這裏,喚醒木火,讓金屬的聲音響起,芸芸二十萬人才會覺得,日子安全而又充滿希望。
邦工室與寺工府之間有一座廊橋,橋身如彩虹,從最高的橋亭往東望去,一條渭水流過的地方,行宮別館的地基錯落有致,北邊是百餘座金坊,從長陵、灘毛、孫家村的礦區連至河畔,劑坊則在各礦區的中央,成千上萬的工人在城內外穿梭,城內,範坊與合金熔煉坊交替分布,滾滾濃煙伴著紅日升起,隨風卷動。
卯時,出工。
公冉秋站在橋亭的正中,看著寺工府、詔事府的各位得匠朝他的邦工室走來。
得匠是邦工室目前級別最高的工匠,有招工和用工的權力,在軍械工程方麵,是地方官府與國家軍隊之間的紐帶,領到任務後,他們會各自在所屬的機構中開展工作,譬如設計流程,聯絡官府,整合地方資源,布置工時,直至任務完成。
今日是三月十五,按照國家計劃,全年,邦工室統共需要完成五萬套銳士甲。這個數字相比於去年並未有增加,然而,邦府撥動的錢款卻比去年多了將近一倍。
多的錢款,既是用於改良軍械的,也是用於聘請來自中原各國的能工巧匠的。
公冉秋今日要做的事,就是照舊例把五萬工量分配各得匠,同時,麵見新人,聽取並確認各項改進計劃,布置新工程,宣布工程的質量列入“大匠”考核標準。
關於這一手,各工室都是很佩服的,在自己地位即將受到挑戰的情況下,公冉秋仍然恪盡職守,非但不回避,還以積極配合的態度參入其中,幫大良造選人。
狄允最是感動。
“公冉,你且放心,白廿說,他會去迎秦工師,此外,阿葁也跟著安年來了。”
公冉秋捋著胡子,一邊讓狄允把秦地的工程輿圖鋪在案前,一邊把公孫予從前線送回的武卒圖掛起,道:“秦鬱入住以來,同為得匠,白廿是否有為難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