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冬天過去,石狐子明目張膽地在城南港口接“貨”, 相繼幫助壽湖十餘家刀劍作坊買入白錫, 成為鄂城地下市場著名的錫販, 甚至正值年關, 都還有附近郡縣的作坊主跑來問價,憑此, 石狐子又收入江漢平原十餘種散鐵粉製作工藝。
石狐子招募了二十位本地工師協助自己, 首先根據原料, 五人煉製金剛砂, 五人調製堿粉,再五人研究雙邊的配量,最後, 討論燜罐尺寸、燜鋼時長與火候。
他精力旺盛,日夜不睡, 風雨不歇,一邊照顧秦鬱, 一邊依然能保持對實驗數據的敏銳的觀察力, 他與自己的銘文心有靈犀, 每克難關, 都能聽見應龍長鳴。
那天,石狐子按舊的習慣組織門中的孩子玩鬥雞, 勝者獎勵橘子。孩子們都很聽話,隻有季兒,一看到橘子就哭。采蘋嗔怨, 藍田那回給鬧的,從此,季怎麽都不信橘子是甜的。石狐子樂了,抱著季,舉到頭頂,往自己的煉鋼爐而去。
“飛咯!”
季愛聽磨劍。
“季兒,你聽這啊……”石狐子把燜出的鋼匕架在鐵砂砣機上,討好小侄女。
“青狐。”季笑了。
“不許沒大沒小。”石狐子道。
“青狐,阿娘說世上有朱雀和青龍,你見過嗎?”季趴在木杆,眼睛水靈靈。
“我見過。”石狐子不假思索道,直把匕首的刃磨平磨光,銘了文,送給季。
“那她,她有名字嗎?”季眨了眨眼。
“她叫,小星。”
匕柄鑲嵌綠鬆石,閃耀如星。
季很喜歡,拿著到處跑。
石狐子停止轉輪,又聽見一聲龍吟。
輪口的磨損比預料的還要嚴重,打磨時間也比之前久,這說明,新燜製的刃片比上一代的更加堅硬,如此,隨著成品的增多,他對散鐵粉的機理越來越熟悉。
石狐子隱約覺得,鍛打因之可以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