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朔有生以來沒有這樣長時間躺著的經驗,白天睡睡醒醒,到了真的要睡覺的時候又睡不著,他不停的暗示自己,這件事不能怪穆之南,也不能怪自己,這是意外,但就是這種無從怪罪的心情最是煎熬,他的情緒好像被困在了濃霧或煙塵裏,跌跌撞撞找不到出路。
偶爾他也會忘記受了傷,翻一下身碰到腿,疼出一身冷汗,循環往複。身體和心理的痛楚輪流來探望他,提醒他:你暫時站不起來了,你的髕骨碎成了一坨渣,你的前交叉韌帶斷了,你的半月板也裂了,你練了二十多年的跆拳道,已經報了名的升級考試,再也沒辦法去考了。
而在那場餘震裏堅持完成手術的穆之南成了英雄,媒體爭相報道。他把病人送到安置點,麵對鏡頭的采訪,他說的第一句話是:“楊朔呢?”記者們問是誰,他說,“楊主任,PICU的專家,我們的領隊,我找他……找他,呃,會診。”
後來的報道是這樣描述的:經曆了三次6級以上的餘震之後,穆主任終於完成了手術,推著小病人出了手術室,在走出手術室的第一時間沒有關心自己的安危,還在找專家來為病人會診,在這場空前的災難麵前,穆主任毫無懼色,以大無畏的精神,保護了病人的安全和健康,堅守著救死扶傷的信念。健康所係,性命相托,穆主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捍衛了醫生的誓言……
真是諷刺。處處都透著些造化弄人的錯亂感。
楊朔是被輪椅推上飛機的,他兌現了臨走之前的承諾,把醫生護士們全須全尾的帶回家。除了他自己。
穆之南沒有跟著第一批返程的隊伍一起走,而是和第二批到來的醫療隊一起,轉戰另一個受災嚴重的地區,他從那天開始就再也沒見過楊朔,卻始終保持著之前的習慣,每天兩次給他匯報診療情況和定位,收到的除了“收到”兩個字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