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技術的突破, 源於實驗者因一時疏忽忘記蓋蓋子,導致實驗原液沾染了雜質。
導電聚合物的發現,源於實驗者誤將實驗方案中的毫摩爾理解成了摩爾, 導致多加了一千倍的齊格勒-納塔催化劑。
斯特恩-蓋拉赫實驗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蓋拉赫因實驗失敗著急上火在實驗室抽煙,煙霧中的硫元素和實驗材料中的銀原子發生了反應。結果實驗成功,二人喜獲諾貝爾獎。
也許, 在大多數人眼裏, 科學家們的科研成就都是嚴謹而審慎的“求仁得仁”。但實際上,很多研究發現都源於意外和失誤。有的成果甚至已經丟到廢液缸、廢料箱了, 才被發現那其實不是又一次的失敗, 而是天賜一般的奇跡。
比如獲得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的下村修、馬丁.查爾菲、錢永健三人,在研究水晶水母時,正是從倒入廢液缸的試劑中發現了綠色熒光蛋白(GFP)。
當然, 百分之99.9999……的廢液缸裏都是絕望的廢液殘渣。但是,季知行覺得自己的運氣簡直好到爆炸,竟然撞上了那0.000……1%的奇跡!
盯著量子共振分析檢測儀下那枚小小的矽基材料,季知行腦中不斷湧現各種各樣的靈思與妙想, 他迫不及待地想立刻踐行。
但是左右看看, 不行!這裏的儀器並不能支撐他腦子裏的各種檢測方案與實驗設計。
腦中呼嘯來去的靈感叫他來不及多說一句, 他緊緊地攥著那枚矽基材料跑了——他得立刻回宿舍, 到係統空間的實驗室裏去!
季知行那麽突兀地絕塵而去,叫實驗室裏其他人都驚了一下, 然後不約而同地都往鄧迫看。
相處了這麽段時日,季知行是什麽性子大家都了解。哪怕所有人都翹班了, 他也不可能摸魚。上班時間這麽不打一聲招呼急慌慌地就跑了, 要麽就是竄稀, 要麽就是作為搭檔的鄧迫出了什麽幺蛾子,把他給氣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