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麽一番折騰, 眾人也沒什麽力氣再去買糧食做飯了,由周長寧和楊毅以及幾個比他們年紀稍長一些的少年,去街上買了各家的飯食回來, 在自家裏吃過晚飯以後, 又齊齊地聚到了周家來,當然,董家人就不必摻和進來了。
“五叔, 咱們以後就住在東陽郡了嗎?這院子好是好, 家具什麽的也都是現成的,就是租金貴了些,如果不盡快找個營生的話,糧食肉菜之類的都得去街上買, 我們一家子一個月下來的花銷可真要禁不住了。”周氏族人中一個中年人苦著臉如是說道。
這會兒, 關乎到各家以後的路該怎麽走,這般重要的事情,也隻有男人家才能開口討論一二了,女眷大都是隻有站在屋子外麵旁聽的份兒,至於為什麽是屋子外麵, 那當然是因為他們租的隻是一進的小院子, 堂屋的麵積有限,容納不下那麽多人了。
毫無疑問,這位族叔提出來的問題, 也是大多數族人心中同樣感到迷茫的, 他們以往都是在村裏生活的,糧食是自家地裏種的, 蔬菜是自家菜園子裏的, 肉也隻有隔上十天半個月才會吃一回, 衣服也是買了布料自己拿回來裁的,總之,在過去的生活中,他們的消費習慣就是盡可能地減少一切不必要的開支,從而將每個月的花銷減少到一個極低的數字。
可惜,現在的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他們初來乍到,哪怕要在這裏定居下來呢,落戶、買地、種地、收割,這些都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事情,而在此之前,他們必須得找到除了種地之外其他的營生,否則就隻能坐吃山空了,眼看著家裏的銀子一點一點地減少,那股焦慮的滋味兒,可真是誰試了誰知道。
周老爺子同樣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到了一個新地方,特別是比青石鎮這個平台要大上許多的地方,一個“裏正”投在這浩如大海的郡城中,必然連個水花兒都砸不出來,而他過往所有的經驗,能夠直接套用在這裏的,恐怕也寥寥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