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朕真也想做明君

第八十四章

自新政始月餘, 朝中風氣大改,國庫日漸充盈。

暫兼尚書銜的戶部劉侍郎是個白發蒼蒼的老頭,三朝老臣, 行事穩妥, 隻是太過溫吞謹慎, 萬事決計不肯得罪人, 隻求榮退,本季賬目核算完畢, 送到他案上後,劉侍郎看後默然不語許久後對身邊的郎官歎笑道:“多少年沒這樣富裕過。”

蕭嶺所製定政策由審計司、照夜府、刑部等部執行之好,成果之巨,見效之快, 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小郎官是武帝崩逝前最後一批進士, 入戶部才一年,仍是一身書生氣。

政令明發天下, 朝野巨震。

雖然皇帝追討陳欠和整頓貪官汙吏的出發點是好的, 然而手段未免酷烈, 又處處不離銀錢,堂堂天子命人向臣下討債,實在有失體麵。

小郎官看著上麵那駭人的數字, 不知為何,低聲說了句, “不知是多少人的性命。”

若是皇帝行事溫和些,清流們也不會這般反對抵觸——官員畢竟是皇帝遴選出的, 所謂刑不上大夫, 官身貴重, 不應辱之, 若放在先前,官員即便犯罪,也應留予體麵,若是重罪,便令其自裁,所貪汙銀兩亦一筆勾銷,然而今朝不同,不僅將罪官羈押在牢獄中,還要將銀錢討回。

那審計司的蕭司長更是刻薄至極,官員在牢獄中自盡,他竟還要追款。

“陛下此舉,”他聲音愈發低,頗有幾分歎息之意,“大約會寒了天下士子之心。”

殺便殺之,何必辱之。

要是魏嗣在這恐怕會拿出晉律告訴他何為國法,可惜魏嗣不在。

劉侍郎不是與人爭辯的性格,聞言隻捋了捋胡須,笑道;“這話同我說便罷了,萬不可拿出去說。”

小郎官聞言,輕輕點了點頭,很不心甘情願。

劉侍郎看著沒再說話,他知道小郎官的話其實反應了不少官員的想法,有兩種人反對皇帝的舉措,一是挪用公款和收受賄賂者,二則是認為君子重義輕利的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