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離開潘家園,就打車往黃老家去了。
董凡給小華打了電話說明了情況,便不在說話,擺弄著手上的這個蛐蛐罐了。董凡不與燕偉搭話,燕偉自然也不會主動找董凡扯淡的,司機也整好是一個悶葫蘆,當下車裏的氣氛安靜的狠,就聽的到電台裏麵不停的賣著‘998’的主持人的歇斯底裏的饑渴聲。
其實對於燕偉,董凡還是覺得很不錯的,他淘來的兩樣東西,也很有水平。他明白這就是長期在這一行裏麵玩過,才能這樣很好的入手。晚清、民國事情的的粉彩瓷器,特別是粉彩陳設瓷器很有升值潛力的空間。
要是問一個不玩收藏的人什麽瓷器值錢,肯定會說是青花。不錯,青花是很有價值,也有許多價值連城的瑰寶。但在晚清、民國時期的民窯中來說,粉彩要比同時期的民窯青花的價格更高一點。
形成這樣的原因,一個是因為這個時間的民窯粉彩的真品想對來說比較多,更不乏精品了,而且年代不是很久,甚至都有不少人都見過真東西,相對來說比較容易驗偽,而且價格也不是很高,一般都可以承受的起。現在對晚清、民國的粉彩瓷器有‘一粉彩器頂三青花’之說,特別是清同治、光緒、宣統和民國初期江西景德鎮“珠山”生產的署“同治年製”、“光緒年製”、“官窯內造”、或有準確記年的題款各類粉彩器,其中更是以為是陳設器最具價值和升值的空間。還一個則是因為這類粉彩器是最好能收集器型完整,造形獨特,畫工精細的時期。
就拿燕偉收的這兩個東西吧,就算是現在就出手,那一個光緒的粉彩罐,雖然有衝了,但至少賣個八千也保底的。而那一對帽筒,燕偉可以說是撿漏的。那對帽筒的器型完好,畫工更是精細,難得是還是一對,就算單賣的話,一個也能值上萬,也不知道他從哪裏淘來的一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