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爾特人沒有足夠讓人信服的理由來解釋他們的失敗,因為他們確實不該輸給雄鹿。
第一場、第二場,他們輸球的經過讓人對這支球隊絕望。
不願讓球隊被橫掃的伯德在客場全力以赴,他拿下了30分14籃板,可是,其他的隊友基本都是在場上散步,沒有人能改寫比賽的結果。
後來,M.L·卡爾承認,他們就是想用這種方式讓菲奇滾蛋。
隻是苦了伯德的一顆求勝之心,他在更衣室裏大發雷霆,痛斥隊友的表現,尤其是那句“你們這幫娘娘腔都應該被交易”最為激烈。
與之相對的是,比爾·菲奇的心灰意冷。
他和球員的關係已經破裂,就連伯德都和他沒有共同語言。
奧爾巴赫不喜歡他,球員討厭他,球迷噓他,就連曾經的合作夥伴路易都不再肯為他提供幫助與支持,他在凱爾特人隻剩下自己和四位專業卻無能的助教。
教練這個角色決定了,除非你是球員兼教練,否則,如果有人不想為你打球,即使你是世界上最好的教練,也不可能指揮一支離心離德的球隊打出好的成績。
菲奇知道他在凱爾特人的路已經走不通了。
四年的時間,他連續三年幫助球隊打出聯盟第一的戰績,還有一座總冠軍,他並沒有什麽可遺憾的。
Game3失利之後,菲奇向奧爾巴赫打了個電話,他在電話裏以身體原因為由請辭。
奧爾巴赫虛偽地推諉了幾下,表示球隊仍然需要菲奇來帶領他們走完最後的路。
“繼續下去,對我和他們來說,都是折磨。”菲奇這會兒門清了,“這支球隊很有天賦,即使沒有教練,讓球員自己來決定比賽的進程,結果也不會比現在糟糕。”
最終,奧爾巴赫代表球隊向菲奇表示感謝。
雖然他們有許多的不快,但菲奇把一支處在穀底的球隊重新帶上岸,他對球隊的改造,並不亞於他在克利夫蘭所做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