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星藍人沒接受過太多訪談。最開始,他以注冊時賬號時的亂碼為筆名,在網上投稿,也參加一些地下的rap比賽。雖然沒取得頂尖的名次,但因為年紀小,也算是未來可期。
後來,他偶爾會在網上發布自己的音樂,改名“blueman”,被人認為是致敬國外同名的試驗音樂劇團。那個時候,說唱不是全部了,他的重心明顯偏移,徹底轉到作曲方向上。
幾個月後,他將自己準備的習作投稿到國內幾家娛樂公司,其中一間以偶像著稱的公司問他在哪就職,他坦言自己還在讀書。之後,他開始給這間公司的偶像組合創作歌曲,正式啟用筆名“外星藍人”。中間休過學,但還是撐過來了,與此同時,伴隨業績而來的是升職。
外星藍人寫了很多好歌,互聯網上有人八卦。
他有一張照片流出去,是剛上大學,還沒工作時拍的。他在附近租了一間公寓當工作室,同學跟著去玩,他正用pad上網,抬頭就是快門聲。當時他還不是名人,同學發在自己的SNS上,他也沒有什麽意見。
說到底,他拍照的次數很少,因為沒有其他資料,導致這張相片成為許多人對他的既定印象。當時網上有一說他叫“薑詠誌”,也有一說是“薑揚治”。
擔任音樂製作人不需要費心打造個人品牌和形象,至少,公司不希望他有這樣的野心。這種隱私一直維持到他被公司指派,和一名負責vocal的練習生進行音樂組合活動。這個任務是為了給練習生的組合出道造勢。
歌手加作曲者的音樂組合走紅了,盡管有一些天時地利,外星藍人本人一點都不意外。不過,第一年就登上了主流電視台的晚會,電視台要麵對審查製度,信息管理嚴格,導致他不得不曝光本名。
薑揚治不是害羞,而是有職業操守——演出習慣躲在樂隊和合成器背後,保持著幕後人員的習慣,有公開的社交賬號,從來不發,偶爾在盜攝或必須出現的地方看到,絕對都低著頭,不說話,該幹嘛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