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長大後的臨春不一樣, 剛被撿回家時,她很吵。
豆丁點大的小娃娃,整日整夜地哭, 怎麽哄也都不好。
後來長大一點, 其他小孩牙牙學語的年紀, 她還不會說話。
但她的聲帶正常,開心時會笑,難過了會哭,受到驚嚇會尖叫, 情緒上頭了停都停不下來。
一開始大家以為這是個笨孩子,沒多在意。
直到某天發現她對巨大的聲音也毫無反應,這才去醫院檢查, 發現關鍵問題。
臨春是個先天聾啞的小孩。
上帝對這個蘋果寶寶尤為偏愛, 投下人間時多啃了兩口。
臨春爸媽沒了解過這方麵,懵了幾天, 不過也沒打算放棄。
特殊教育學校本來也計劃著去上,可幾千的學費讓這個不富裕的家庭望而卻步。
臨春上不了幼兒園, 就在家裏跟著姐姐認字。
她反應慢,學東西也很慢,慢到臨秋都有點嫌棄她。
但她得到了來自媽媽的很多很多的愛。
媽媽在一家玩偶場工作,小小的臨春就搬著板凳坐在機器旁邊。
十幾台縫紉機發出“吭哧吭哧”吵人的聲響, 她也聽不見, 用小剪刀幫忙剪掉針腳處的細碎線頭。
等到下班,媽媽騎著自行車帶臨春回家。
路邊的小麥鬱鬱蔥蔥,她摟著媽媽的腰, 看樹頂掠過夕陽,天邊燒紅一片。
臨春被家人保護著長大, 認字之後也會積極的寫字和他們溝通。
她正視自己的缺陷,也不刻意隱瞞。
就像爸媽說的那樣,她隻是耳朵聽不見。
不管和同學相處,還是和老師交流,都抱著十二萬分的友善與真誠。
但換來的隻是明晃晃的嘲笑,還有幾近越界的欺淩。
臨春的父母去學校溝通過很多次,老師的態度卻不冷不熱,最後幹脆勸他們給臨春退學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