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的田間石板路上,一串串水漬急切地飛濺到行人的鞋履上,褲腿上。
葉朗跟在健步如飛的劉科長身後,從劉有為鞋底甩出來的水點子,爭先恐後地在他的鞋麵上落腳。
劉有為拿著手機朝站在遠處屋簷下的村民揮了揮,扯著嗓子喊道:“老鄉,年貨辦齊了嗎?”
眼前的吊腳樓古建築群就像是曆史古老的音符,穿越了數百年的時光,綴落在阡陌縱橫、雞犬相聞的山野間。
這裏便是劉科長之前說過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萬匠泉村。
吊腳樓均為榫卯結構的木建築,節日燃放煙花、爆竹時極易誘發火災事故。
他們這趟來,是為了對古建築群進行春節前文物消防安全的全麵檢查。
村書記陳采英麵色歡欣地迎了出來,“劉科長親自來指導工作呀。”
“小葉也來了啊。”陳采英忙向葉朗伸出手,葉朗再一次感受到了這位大姐刻進掌紋裏的淳樸和溫厚。
“陳書記,你好。”
葉朗安靜地跟在劉科長身後,針對建築內消防設施設備情況進行重點檢查,詳細了解消防安全管理和主體責任落實情況。
這位資曆尚淺的公務員,頂著名校光環的中國古代史碩士,畢業後從首都赴六朝古都,和幾位校友一起成立了編劇工作室,做過兩年多的曆史劇編劇。
那兩年裏雖然賺得不多,但是成就感不少。
疫情下的影視寒冬,導致工作室的幾個原創項目停擺,團隊的成員紛紛轉行謀生。
在家裏那群吃了一輩子公家飯的長輩眼裏,編劇不是個旱澇保收的職業。工作室走到隻剩下他一個人時,他依然在推進自己手上的那個項目。
去年他奶奶癌症複發住院,沒有熬過農曆新年。
病**的老人直到臨終前還在老淚縱橫地勸他找個穩定的工作,不要離家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