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十萬,上四休三。◎
寧嘉本來是想告訴沈亦承雲晚找她的事情, 才遠渡重洋來見他,但是吃完飯後,反而不想告訴他了。
沈亦承也就當做她像以前那樣因為太累才如此依賴他, 在她放假這幾天,去哪裏都帶著她。
獎項的審核時間實際是非常短的,從投稿到公布獲獎者隻有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寧嘉仍在上課, 收到郵件時還有一陣恍惚。
這是她職業道路上第一個獎項, 當然,也是最高獎項了,可以說開局既巔峰。
獲得過這個獎項的設計師也有年齡較小的, 寧嘉並不是曆史上的意外, 但是仍給評委留下了不淺的印象。
獲獎者會由主辦方將作品展示出去, 寧嘉主要做了項鏈、胸針和戒指一套,她其實覺得佩戴意義並不算大,畢竟後現代主義設計,主要是依賴形式表達內容, 展會又開在比利時,她作為一名新人, 可能不會有太大的反響。
畢竟其他獲獎的選手,在視覺衝擊上就勝她一籌。
寧嘉覺得可能是自己的作品更“耐看”,適合靜靜品味,國內設計師的作品多數內斂,加上這種主題, 顯得有些沉鬱, 寧嘉長期和沈亦承廝混在一起, 身上不覺長了一些沉寂的耐心, 這種沉澱體現在作品上,就浮出了不屬於她年齡段的孤獨、參破。
所以評委會給她的評價是“超越年齡的深沉感悟”。她是為數不多表現這種情感的設計師,其他幾位西方的設計師從另一個主題出發,提現了生命從死亡的新生。
比如有一位就是做了一係列鴿子血紅鑽為主的浴火重生主題的作品。同樣是國內設計師,對方的靈感顯然來自於《女神》。
盡管覺得自己會被冷落,但寧嘉還是請了一小段假期,親自去展會見了見世麵。
還好這裏的參會者來自幾十個不同的國家,大家基本用英語交流,省去寧嘉轉換語言的功夫。沈亦承當然不會缺席,他陪伴她出席了這次展會,也能碰到幾個熟人,但不多,畢竟領域不同,沈亦承很少關注鑽石珠寶設計,他果然還是對這種本身不值錢的玩意表示了一定的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