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人生是一種承受

父親的榮光

朋友來電話說,來看看我吧,想你了。

他也算是一個奇人了,才四十多歲,卻已經“退休”五年了。當年在北京,當他放棄了大公司部門經理的職位和二十萬元的年薪,說要回到老家、歸隱山林的時候,大家一片嘩然,有的人讚歎,有的人反對,但更多的人是懷疑,大家打賭,說他在村裏住不了一個月就要再次跑回北京的。

當然,他也不是沒代價。盡管他有想得開的豁達和退一步的決心,但從一名高級白領回歸到一名農民,不僅是生活方式的一種轉變,也是社會關係的一種重組,於是,自然而然的,他和老婆離了婚,孩子歸老婆撫養。

當然,作為他的資深朋友,我知道他歸隱老家的另一層深意,是他的父親奇特的病情。記得一次,他紅著眼圈說:“父親這一病,才把我徹底從夢中驚醒過來,自己這些年來一直忙工作,沒時間照顧家裏,實在欠父母太多了。一想起來就有種深深的危機感,生怕子欲養而親不待了。”

於是,我說既然是你想我了,那為什麽不親自來看我呢?你已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有的是大把空閑時間。他嗬嗬地笑,說忙著照顧老父親呢,他那病,須臾離不開人的。

我有些好奇,準備親自去看看。

三百多公裏的車程,從城市來到鄉村,我的耳目為之一新,這裏山清水秀,沒有一絲城市的浮躁和紛雜,即使喘口氣都格外新鮮。車在中途,我還專門下來,拍了許多照片,我喜愛這漫山遍野的綠色。

他笑吟吟地站在村頭的大楊樹下迎接我的到來,草帽布衫芭蕉扇,已經是一副純粹的農民形象了,拉著我的手嗬嗬地笑,說已經“故人具雞黍”,隻待“把酒話桑麻”了。

歸隱五年,我早知道他已經適應了農村的生活,但如此從容淡定,倒出乎意料之外,看來這些年他沒少在心底做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