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聯手,自是不同凡響,不過短短一日之間,柏節夫人的事跡便傳遍了西南六詔,引來諸多百姓趕往洱海邊上祭拜,又是在一次一次的口耳相傳之中,逐漸升華了柏節夫人的神性,使得更多的人接受她,認同她。地方信仰的事情,原本就是十分耐人尋味的。柏節夫人在世之時,隻不過是一個尋常王妃,待得身死之後,死者為大的觀念加上道門中人的推波助瀾,竟是一時由人升華為神,百姓之中,已經喊出了“柏節聖妃”的名號。
而就在柏節夫人投河而死的當日,新任邆賧詔主便主動開城遠迎,直接向雲南王皮羅閣俯首稱臣,也是一來夫人先前便有交代,叫他莫與皮羅閣做無謂的抗爭,一麵禍殃百姓;二來皮羅閣此刻氣勢之盛,已不是他一個根基不穩的詔主所能抵抗,與其今後再出什麽亂子,不如直接就投誠了皮羅閣。在失去了李唐和巫教的支持之後,諸位詔主的法統已經受到了動搖,卻是大不如前,自是無法再如先前一般。
皮羅閣則是因為柏節夫人之死,對邆賧詔歸順這樣的喜事也是表示淡漠,隻是率軍進入了邆賧詔王宮之中,接受了邆賧詔主的禮數,又特別囑咐了邆賧詔主,要他好生安葬那些殉柏節夫人而去的親衛。這些人犯上作亂,軟禁詔主,原本是要挫骨揚灰的,不過既然皮羅閣不追究,邆賧詔主自然也就不好多說什麽,下旨將一眾親衛屍體葬入洱海之中,叫他們永世守衛著柏節夫人,其實也算是一種懲罰,卻是烏蠻人以火為尊,水葬著實少見。
而柏節夫人投河之後的一切異象,皮羅閣看在眼裏,也是多少知曉,卻是他追隨靈均老道修行多年,雖然不曾練出什麽神通法術,卻也真實不虛地是受了道德天尊點化之人,對於天地法理,還是能夠模糊感知。柏節投河之後的一切異狀,雖是浩大,卻無法理降臨,皮羅閣又是認得委蛇和鳳鸞,自然也就知道了道家一邊的打算,也不幹涉,算是還道家一個人情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