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張建來說,這位十幾年前來到南詔,當時就是青蔥少年,如今依舊音容不改的望舒道長,身上著實有一些奇妙和令人好奇之處。南詔皇室蒙家,向來與道門交好,皮羅閣本人跟靈均老道以及他一眾弟子的私交都是不錯,朝臣們卻是甚少與道門有什麽往來。也是一來國務繁忙,二來也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南詔的很多官員,還是秉承著中原儒家“子不語怪力亂神”的思想,對靈均老道為首的道門敬而遠之。
饒是如此,朝臣們也多聽說了靈均老道對皮羅閣的指點和幫助,打內心裏對這位道家高人還是十分敬仰。加上十幾年前,皮羅閣第一次親自領兵出征,便是這位望舒道人相伴,多少還是讓朝臣們對他有些好感。隻是平日裏,望舒與皮羅閣隻算私交,不曾與這些老臣有太多的往來,倒是愈發叫他們好奇,又是頗有些警惕,生怕道門有意無意,左右的南詔王的心意。
感覺到張建的目光,望舒亦是轉頭看向這位老者,但覺其形容老朽,精神卻是飽滿,一雙小眼之中,時刻有精明神采流露。西南一帶多山,雖是物產豐富,卻也對農業生產,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影響,就說望舒等人初來那一年,單吃本地的粗糙麻線米,都是難以入口,這些年才緩過來了許多,又不挑剔。
因為農耕產量較低,加上高原地勢,百姓們身量普遍不如中原一帶,也隻有王家蒙氏,才能養出皮羅閣這樣的高大身形來,尋常人家,都是較為矮小些許。而相比起年輕人,張建這樣的老者就要更加矮小些許,直如靈均老道一般,站正了也隻到望舒的肩膀。饒是如此,這位老者還是表現出了一股叫望舒不敢輕視的氣勢,一時間兩人目光相對,也是各有所得。
相比起張建,皮羅閣卻是更在意望舒身邊那位男女莫辨,先前從未見過的年輕人。他跟隨靈均老道多年,知道的事情甚多,又是猜測靈均老道不會憑空受了弟子,幾人在這邊又是無親無故,眼前這位年輕人,十有八九就是山中新晉的妖王,一時也是叫他十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