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樂歌舞的妙處,在與其幾部音律之間的融洽統一,莊嚴宏大,各種樂器紛繁迭出,又合作歸一,配上自幼訓練的舞娘,數十上百人一道上演,宛若軍陣一般,進退有度,一顰一笑之間,都彰顯著絕代風華。
西南六詔作為李唐的屬國,其文化習慣上亦是以李唐為尊,經過近百年的學習發展,倒也真創作出了不少精妙絕倫的歌舞。而邆賧詔主之妻柏節夫人,便是這舞月中的佼佼者,排演出的歌舞,在西南六詔乃至巴蜀一帶都是頗為有名,叫諸多文人墨客喟歎不得親眼一見。
雖是學習中原漢家文化,柏節夫人的歌舞又是有所改進。借助於烏蠻女子得天獨厚的嗓音和身形條件,著重表現山水風情,巫教傳說等等。在場眾人雖是各懷心事,卻也漸漸沉迷進了歌舞之中,一時難以自拔。
從歌舞中,六詔詔主看見了蒼山上的皚皚白雪,看見了洱海中的細細浪花,看見了山林中的奇花異草,看見了城池中的百姓安居;而烏蠻大祭司為首的巫教幾人,則是看見了畢摩攜天書降臨人間,看見了雄鷹飛過天際越過大地,看見了刀耕火種的曆史,看見了先祖引領萬民的曆程;就連望舒和文狸,都是從這歌舞之中,看見了天地自然的演變,看見了生老病死的悲歡,看見了蒼茫渺渺的天道,看見了諸天神佛的笑顏。
柏節夫人的這一段歌舞,總共分作三個小段,由淺入深,由簡入繁,一步一步,引人入勝,帶領著在場眾人的心思,一步一步踏入人神共存的神話時代,踏入天人合一的絕妙境界,踏入不悲不喜,無生無滅的歡喜境界。
到得尾聲,隻聽那鍾鼓漸歇,眾舞娘宛若倦怠一般,柔柔彎下腰肢,圍著大殿正中,成了一朵山茶花的樣子。隨即,一聲金玉相擊,舞娘們一時挺腰站立,就見正中原本空無一人之處,柏節夫人身著純白繁複長裙,頭戴五彩花冠,緩緩站立起來,朝著四方施禮,在鼓樂漸歇中,雙手合十,麵露慈悲,靜靜定在原地,仿佛化作了一尊觀音神像,從人世間抽離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