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城來了一對師徒。
臨安城牆高達數丈,李秀帶著徒弟莫小雨站在城樓下頓覺自身渺小如螻蟻。
幽深的城門洞裏,百姓進進出出,他們或推著車,或挑著擔,像極了終日為生存奔波的螞蟻。
臨安百姓雖然忙碌,但是臉上有笑、有光,衣著整潔,氣色紅潤。十四歲的莫小雨緊了緊身上的包裹,悄聲問李秀:“師傅,臨安的皇帝真的會幫我們嗎?做了宋朝的子民是不是也能像他們一樣?”
莫小雨指著剛剛從城門洞裏走出來的一群少年人,他們和莫小雨一般年紀,身上都穿著天青色的襦衫,衣襟、下擺和袖口處滾著白色的邊,腦後的發髻上飄著兩個長長的飄帶,也是天青色做底,白色滾邊。
這些都是臨安府學的學生,他們由府學的教授帶著,趁春日天氣晴好去臨安城外郊遊、踏青,也學習農桑水利知識。
自從靖康之變後,大宋朝的頂級文臣深感書生意氣無法救國,他們提出了新的育才觀念,要求所有學子自小不僅要通讀四書五經,更要學習庶務,農桑水利、經商買賣、乃至修房造屋、武器製造,隻要是對國力和民生有利的,都鼓勵學子去接觸,去學習!
高破虜一眼看到了莫小雨,他見對麵的少年衣衫襤褸,麵帶菜色,用滿含期冀的目光望著自己,以為是外鄉人逃難到臨安的,不由大起同情之心。
他向荷包裏掏了掏,掏出一把銅錢,想了想,他又在荷包裏仔細翻找,終於找出一角碎銀子,約莫有一兩多重。
高破虜將銀子和銅錢都拍在莫小雨手裏,“我今兒身上隻帶了這麽多,都給你!臨安城到處都在修房子,你和你爹不愁找不到事做,這些銀錢給你救個急!”
高破虜說完就跑開了,他追上同窗繼續有說有笑地往城外走去。
莫小雨怔了好一會兒才醒過神來,他衝高破虜的背影喊道:“謝謝你!我不要你的錢,我不是討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