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們對視一眼。
這些大臣雖然不滿皇帝對外擴張,也不支持皇帝納倭國女王。
但在讓誰入閣這件事情上,他們也不好當麵頂撞。
畢竟來宗道雖然喜歡拍馬屁,但卻也是科舉正途出身,還在禮部尚書的位置上呆了兩年多。
不管是從跟腳,還是從資曆,都沒有問題。
大臣們隻好拱手道:“臣等並無異議。”
來宗道見自己順利入閣,趕忙磕頭謝恩。
朱由檢也微笑著宣布退朝。
派曹化淳去倭國的事情,就這麽定下了。
曹化淳領命之後,馬不停蹄地前往津門,然後坐船去倭國。
朱由檢臨行前已經對他交代了,必須在月底前抵達倭國,然後在下月初一,宣讀詔書。
自從朱由檢做主,給曹化淳過繼了一個兒子之後,曹化淳就對皇帝感恩戴德。
現在朱由檢對他委以重任,曹化淳自然也是不敢耽擱。
他不顧這一路上可能碰上風浪,徑直來到倭國。
等下船時,他的隨從都已經吐得人仰馬翻。
曹化淳隻好把他們留在原地,自己騎馬來到京都。
經過這段時間的整治,倭國上下已經基本接受了大明的新秩序。
所有大名都向毛利家宣誓效忠,而領地問題,也在司馬懿的主持下劃分完畢。
司馬懿把倭國國王一家送回了京都,他本人也帶著一萬明軍,駐紮在京都就近看管。
同時開始在倭國推行教化。這教化的第一步,就是讓倭國人都有個漢姓。
倭國傳統上,是隻有武士才有姓氏,普通百姓都是沒有姓氏的。現在給他們一個新姓,普通百姓倒也沒什麽反感,甚至覺得有點高興。
所以司馬懿這個舉措,隻有武士們才會反對。
但司馬懿又拿出胡蘿卜,表示大明朝廷不會解散已經投降的十萬倭軍,反而要把他們改變為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