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二年級,課程結束了,開始跟著導師入實驗室做研究了,這是一棟三層高的外表普通的紅磚大樓,門口掛了兩塊牌子“國家多媒體軟件工程技術中心”“軟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一目了然,樓內有兩個研究方向。
初入校時,每人便需確定導師,這是一個雙向選擇:導師挑學生,學生挑導師。同一棟樓內,二樓三樓的這兩位導師自然存在著競爭,雲娜當初便在兩層樓中猶豫過,當然,她有選擇困難症,猶豫也是正常,何況這麽大的事,直接決定後三年的學習。
二樓導師風頭正健,有著包括“市傑出青年”等諸多榮譽,手頭的工程項目極多,招的學生也多,實行著公司化管理:進出實驗室都要打卡,不許遲到早退,歡迎無限時加班;三樓導師曾有海外背景,為人寬容大度,學生也少,但也據說對外掛著一個公司的頭銜接工程,因此也不缺少項目。
至於二人研究方向,似乎不是太重要,學生中比較流行的看法是,要有實際的項目在,可以參與其中,這樣三年才能有所提高——導師幾乎成了一塊牆上的牌子,並不會真正給什麽指導,所以若不親身參與項目,學費就白交了。
雲娜當時跟著一大堆人先來到二樓,從窗子中看到有兩大間實驗室,每一間都隔成若幹個小格子,每個格子中填進去一個人,都在忙碌著,很像一個IT公司。然後一個四十歲左右的老師招呼她們學生開會,在一張長條形的會議桌前坐下,老師表情不多,身材瘦削,眉宇間堆砌著幹練,他先介紹了一下目前的研究方向,然後請各位學子自我介紹,最後填一張聯係表。
大約半個小時,見麵會結束,雲娜一個人又來到了三樓,這兒顯得親民多了,人也少,一位四十餘歲微胖的男人,一見雲娜過來便堆出了笑容喊“請進”,一張普通的辦公桌前有四五個學生,雲娜隨手拉來一把椅子坐下,作了自我介紹。